第四单元
INCLUDEPICTURE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2\\FK.EPS"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罕博\\罕博文化\\2017秋\\17秋八上人教版语文\\17秋全效八上 语文人教word文件\\17秋全效八上 语文人教教学用word文件\\FK.EPS" \* MERGEFORMATINET 写 作
撰写演讲稿
【文题链接】
学习完本单元的几篇演讲稿后,请拿起笔来写一篇演讲稿。话题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拨】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而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对象,有的放矢。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工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二、观点鲜明,感情真挚。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而如果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另外,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是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三、行文变化,富有波澜。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四、语言流畅,深刻风趣。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内容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而我们如果想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就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要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演讲稿的语言,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变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进行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是,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2.要通俗易懂。演讲的内容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3.要生动感人。要写好演讲稿,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与节奏的变化。
4.要控制篇幅。演讲稿不宜过长,要适当控制时间。德国著名的演讲学家海茵兹·雷德曼在《演讲内容的要素》一文中指出:“在一次演讲中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宁可只有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五十个让人前听后忘的思想。宁可牢牢地敲进一根钉子,也不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拔即出的图钉。”所以,演讲稿不在乎长,而在乎精。
【佳作借鉴】
微笑着面对失败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微笑着面对失败。
失败,是一个苦涩的字眼,是人不得不品尝的苦果,因此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谁愿意微笑着面对它呢?
面对失败,逃避不是办法。因此,不妨转换角度,把品尝失败当作吃苦瓜,味道虽苦,却别有功效,甚至能够吃出健康来。其实,失败,也有积极的一面。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啊。有一个人,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参加议员竞选失败,24岁参加议员竞选失败,26岁心爱的人去世,28岁精神崩溃……34岁参加国会议员竞选失败,49岁参选议员失败,直到52岁终于当上了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不把失败当作走向成功的阶梯,如果不是坦然地面对如此多的失败,林肯可能永远不能成为总统。是一次一次的失败造就了他巨大的成功!由此看来,难道失败不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吗?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促人奋发的动力啊。查尔斯·C·曼兹在《失败的力量》一书中写道:“真正有成就的人,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当你懂得运用失败的力量时,你就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爱因斯坦一生中有许多重大发现,但有谁知道他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失败。爱迪生为发明电灯寻找理想的灯丝,试验了6 000多种材料。诺贝尔一生进行过无数次失败的实验,但他将失败化为动力,继续钻研……可见只要把无数次的失败作为奋发进取的动力,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摘到成功的果实。自然,如果不能够笑对失败,失败就会成为致命的打击,使人一蹶不振。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收获智慧的源泉啊。《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在自传中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和聪明是沾不上边的。”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被退学,在申请苏黎世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上述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从小资质就没有其他人高,以至于“收获”了很多的失败。然而,他们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纠正错误、积累智慧,最终走向了成功。是的,有时成功不过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而带来经验和智慧的,往往也正是失败与挫折。
无数事实证明,成功者正是由于从失败中收获了智慧,才一次次由失败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要用微笑去面对失败,珍惜每一次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是的,微笑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失败的人,丢掉的是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谢谢大家!
【精彩点评】
观点鲜明。开篇开宗明义,阐明论点。而后运用“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三个反问句,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层次清晰。
论证充分而深刻。作者没有泛泛而论,而是着重从“失败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失败是促人奋发的动力”“失败是收获智慧的源泉”三个角度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地进行说理。全文论证充分有力,逻辑性强。
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全文语言流畅生动,富有论辩色彩。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我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