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3 14:3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INCLUDEPICTURE"作家作品1.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作家作品1.TIF" \* MERGEFORMATINET
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4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引发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INCLUDEPICTURE"文体常识.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文体常识.TIF" \* MERGEFORMATINET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样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对某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
INCLUDEPICTURE"背景资料.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背景资料.TIF" \* MERGEFORMATINET
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写的一篇发言稿。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文化、教育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INCLUDEPICTURE"阅读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阅读指导.TIF" \* MERGEFORMATINET
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阅读时,要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1.[原创]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瞭望(liào)   儒家(yú)    探察   袖手旁观
B.关键(jiàn) 埋没(mò) 检讨 不知所错
C.缅怀(miǎn) 彷徨(páng) 尊照 一帆风顺
D.彷徨(páng) 途径(jìng) 激变 格物致知
2.[原创]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现代学术的______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但是传统的教育并不______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③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______了
④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是______自己
A.基础   珍惜   埋葬   探讨
B.根本   重视   埋没   探究
C.基础   重视   埋没   探讨
D.根本   珍惜   埋葬   探究
3.[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位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
C.当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不知所措的时候,小明挺身而出。
D.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长满荆棘、充满挑战的人生才会更加意义非凡。
4.[2019·南充]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5.[原创]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②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④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⑤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A.③②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④
6.[原创]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尚书》。
B.“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原句为“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C.王守仁,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世称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
D.膜拜是古代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双手放在额上长时间地下跪磕头。今用“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拜(多用于贬义)。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怎么做?在求知过程中,又该摒弃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什么?
9.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10.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应有这种精神?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11.课文说:“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思考一下,为什么“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请将你的思考写成一个150字左右的小片段。

12.[2019·遂宁]综合性学习。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学校团委将组织召开系列庆祝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读书交流活动上,请你为大家推荐下面这部书。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__ __(国籍)__ _(人名)
推荐理由:

(2)建国70年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并根据内容对出下联。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在广东珠海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正式开通。遂宁人孟凡超主持设计的这座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由藏于海底的隧道、创造奇迹的人工岛、露出水面的桥组成,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上联:忆往昔连江石拱如长虹饮涧
下联:__ _
(3)日前发布的《2019百度两会指数报告》显示,热点话题TOP10中,位列第一的是“5G”。为进一步了解5G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用学生小刘的口吻,邀请主讲人为全校师生开办一堂讲座。
讲座内容:5G改变生活
时间:6月20日下午3点
地点:学校礼堂
主讲人:市电信公司 张经理
主办方:光明中学校团委

参考答案
【基础闯关】
1. D【解析】 A项,儒家(rú);B项,不知所措;C项,遵照。
2. C
3. D 【解析】 D项,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一帆风顺”。
4. 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删去“使得”;C项,搭配不当,应删去“留学生吟诵社”;D项,语意重复,应删去“超过”或“以上”。
5. A
6. A 【解析】 A项,“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尚书》属于“五经”之一。
【阅读感悟】
课内语段精读
7.【答案】__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8.【答案】__在科学实验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探测、具体细致的计划,有恰当的目标作向导;在求知过程中,必须摒弃埋头读书、不愿动手,过度依赖老师的坏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知识,才能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时,有“主意”。
9.【答案】__(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数十年如一日,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为证实实验效果,经常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10.【答案】__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断获得知识的精神。如果缺少这种精神,只注重理论学习,一旦面临科学实验,就会不知所措,无法适应今天的社会。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关键看他是否能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拓展空间】
11.【答案】__(示例)“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因为人文科学思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只有不断实践,不断进取,才能进步;而如果不重视实验精神,那将会一无所获。因此,我们要靠实践来改正自身缺点,在个人行动上,我们要保持一种认真思考,怀疑求真,敢于实践的态度,不能半途而废。无论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应重视实验精神。
12.(1)__美国__ __埃德加·斯诺__
__《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是一部畅销八十年的长征经典,并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__
(2)__(示例)看今朝跨洋大桥似蛟龙入海__
(3)【答案】__(示例)张经理,您好!我是光明中学的学生小刘,为进一步了解5G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我校团委打算于6月20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为全校师生开办一堂讲座,想邀请您作为该讲座主讲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