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动能和势能》
课程标准分析: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动能和势能属于物质中的机械能这一主题。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
《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节教学需要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对整个初中关于能量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功”、“能量”不再陌生,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
2.学生对生活中的情境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物理知识的存在。
3.多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需要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特点,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
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时要做好分工与合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视频启发学生认识动能的定义;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认识影响动能的因素;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重力势能的定义;引导学生做演示实验,启发学生了解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弹性势能的定义;学生通过自主与阅读,了解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视频启发学生认识动能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教师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认识影响动能的因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重力势能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做演示实验,启发学生了解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使其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弹性势能的定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与阅读,了解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师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了解影响动能的因素;学生做演示实验了解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到重力势能定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说 明
一、引入 回顾之前能量的定义,从做功入手。物体能够做功,说明她具有能量。 创设情境: 展示视频广告(小孩被车撞倒的公益视频,) 问题: 1. 视频中有几次车祸? 2. 每次车祸,小男孩的受伤程度一样吗? 3. 你觉得导致小男孩受伤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观察,思考。 透过车速仪表盘展现不同车速对小孩的作用效果,思考两次车祸中车所携带的能量不同。 1.两次车祸。 2.不同,因为车速不一样。 3.可能与车的速度和车的质量有关。 从生活走向物理,为后面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做铺垫。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进行新课 1. 动能 引导学生比较其共同特征(运动)得出动能的定义。 (1)(板书)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道路上我们总会看见警示牌,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的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2)影响动能的因素: 创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 展示交通规则,限速路牌。思考这些路牌有什么含义吗? 2. 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大、小车危险性一样吗? 3.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看法,那么我们就来设计实验来模拟这种情况。 4.首先,我们需要什么实验器材? 然后投影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伽俐略斜面小车实验中相关步骤,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时候,我们让小车每次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到坡底具有相同的速度。现在我们要改变速度,应该怎么办?让物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如何控制?如何改变? (师通过提问学生设计原理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生边实验,边交谈,师巡视,引发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适时激励。 交流一下,听取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现象,简述实验结论,老师适时地进行提示和完善得出结论。 分别找几组同学到前面演示如何实验的 归纳总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板书)归纳两组实验结论得出: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的定义 (2)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我们就这种情况,来做一次模拟实验。 2.学生就此进行演示实验。 ①巡视指导。 ②引发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适时激励。 (3)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高空坠物的危险,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弹性势能 (1)用课件展示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引入弹性势能的定义。 我们把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学生自主阅读书本,了解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分析。 同学们同意吗?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 动能和势能有单位吗?与电能、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小方框体会1焦耳的大小。 思考归纳出这类具有能量的共同特征 ——运动 质量大,动能就大,所以机动车的限速要比小汽车的更低;物体的速度大,动能就大,不容易刹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总结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引导学生如何来设计实验。 明确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这个实验也需控制变量;怎能得到相同速度呢?怎能知道动能大小呢? 交流,汇报交流实验现象,简述实验结论,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学生首先新阅读新闻,感受到事故的惨烈。 思考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生总结得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举出生活中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的事例,加深理解) 让学生体会到重力势能有大小之分,并做出猜想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分析,评估 学生感受 学生思考 学生自己分析试着对弹性势能加以定义。 生自主阅读书本,了解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分析。 使知识顺利迁移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组内角色分工要明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让学生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及课后习题 相互间交流、补充。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意识
五、布置作业 分析,解答 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
本稿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修改。
1. 在动能定义这一环节,经过讨论,我们发现问题设置的不够合理,指向性不明确,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加以机动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可以就视频说出一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设置问题,进一步展开内容。
2.在重力定义的引入这一环节,经过导师和同仁的交流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使用新闻报道较佳。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但是在问题设置中,我们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一环节设置开放性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检测判断学生前置知识程度再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导向,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归纳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3.在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这一环节,我们准备以学生自主实验的形式展开,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
4.在练习中,我们想再一次渗透安全教育,将安全标志放入其中,提醒学生要注意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新闻报道或者视频再次加深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