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统编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质量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春季统编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质量验收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3 22:01: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春季部编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3) ,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 。 (陆游《卜算子·咏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呼吁有宽敞的房子供天下寒士居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骤然,A和勃鲁扎克听到了铁棍打碎德国兵头盖骨的短促而沉重的声音,这使他们像被火烧着了似的哆嗦了一下。那德国兵的身子像一条口袋似的倒在煤车和机车中间的过道上了。灰色的无遮呢帽立刻渗透了血。他的步枪也当啷一声撞到铁板上。
“完了,”B低声说,把铁棍扔在一旁,他的脸痉挛地抽搐了一下,继续说:“现在,我们只能进不能退了!”
他的声音突然停住了,但是他立刻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喊着说:“快,赶快把调节器拧掉!”
十分钟后,一切都做完了,没有人驾驶的机车缓缓地开动着。
(1)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A是 ,B是 。(3分)
(2)“窒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3)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章中事件的起因是什么?(2分)
② 勃鲁扎克三人是怎样做的?(3分)

3.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某学校开展了以“以和为贵”为主题
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3分)
(1)为了调查同学们对“和”思想的了解情况,马一伟同学对八年级200名同学针对“‘和’内涵”“‘和’故事”‘和’名言警句”“‘和成语”的了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4分)
了解对象 “和”内涵 “和”故事 “和”名言警句 “和”成语
人数 21 40 50 1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促进“以和为贵”活动的有效开展,请你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刘方同学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6分)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变化繁复,【甲】但经过岁月的提炼,汇聚成一个字——和。它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乙】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指明前行的方向。
①【A】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2分)
②【B】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互换。(2分)
③语段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阅读(65分)
(一)北冥有鱼(15分)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解释下面加点词。(5分)
(1)北冥有鱼 _________ (2)是鸟也________(3)志怪者也____________
(4)抟扶摇而上 ________(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
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文章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而上,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景象,在神奇华丽浪漫的描述中依次介绍了大棚的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后_________。(3分)
7.文章主要写大鹏,为何还要提到“野马”“尘埃”等微小事物?(3分)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4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2)子固非鱼也_______(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
(4)请循其本____________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怎样继续辩论下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
(3)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4)学学半____________ (5)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____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语段论述的重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道之行也(1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天下为公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____________(3)男有分____________
(4)女有归____________ (5)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马 说(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 :虽有千里之能 虽乘奔御风  B.食:食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
C.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 D.策: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
21.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代言广告已成为时尚。请结合【甲】【乙】语段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20分)
24. 卖炭翁从南山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他“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要求:(1)要有故事情节;
(2)适当地加入合理的想象和必要的描写。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 eq \o\ac(○,不)…………… eq \o\ac(○,要)…………… eq \o\ac(○,在)………… eq \o\ac(○,密)………… eq \o\ac(○,封)…………… eq \o\ac(○,线)………… eq \o\ac(○,内)……………… eq \o\ac(○,答)……… eq \o\ac(○,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春季部编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呼吁有宽敞的房子供天下寒士居住的句子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7)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骤然,A和勃鲁扎克听到了铁棍打碎德国兵头盖骨的短促而沉重的声音,这使他们像被火烧着了似的哆嗦了一下。那德国兵的身子像一条口袋似的倒在煤车和机车中间的过道上了。灰色的无遮呢帽立刻渗透了血。他的步枪也当啷一声撞到铁板上。
“完了,”B低声说,把铁棍扔在一旁,他的脸痉挛地抽搐了一下,继续说:“现在,我们只能进不能退了!”
他的声音突然停住了,但是他立刻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喊着说:“快,赶快把调节器拧掉!”
十分钟后,一切都做完了,没有人驾驶的机车缓缓地开动着。
(1)文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A是 ,B是 。(3分)
(2)“窒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3)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章中事件的起因是什么?(2分)
② 勃鲁扎克三人是怎样做的?(3分)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阿尔焦姆 波利托夫斯基 (2)呼吸困难 (3)神态 语言(4)① 起因:德军用机车运兵去攻打游击队,让勃鲁扎克等三人去开车,三人不愿意为德军服务。 ②先打死看守他们的德国兵,然后毁坏了调节器和杠杆,让机车减速,他们三人跳车逃跑。
3.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某学校开展了以“以和为贵”为主题
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3分)
(1)为了调查同学们对“和”思想的了解情况,马一伟同学对八年级200名同学针对“‘和’内涵”“‘和’故事”‘和’名言警句”“‘和成语”的了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4分)
了解对象 “和”内涵 “和”故事 “和”名言警句 “和”成语
人数 21 40 50 126
示例:八年级学生对“‘和’内涵”“‘和’故事”‘和’名言警句”的了解人数均不到一半,尤其是对“‘和’内涵”知之甚少;对“‘和’成语”的了解情况尚可,人数超过了一半。
(2)为促进“以和为贵”活动的有效开展,请你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示例:以和为贵,各美其美。
(3)下面是刘方同学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6分)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变化繁复,【甲】但经过岁月的提炼,汇聚成一个字——和。它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乙】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指明前行的方向。
①【A】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2分)
②【B】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互换。(2分)
③语段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答案:①提炼 凝练 ②改变 影响 ③渊远流长 源远流长
阅读(65分)
(一)北冥有鱼(15分)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解释下面加点词。(5分)
(1)北冥有鱼 _________ (2)是鸟也________(3)志怪者也____________
(4)抟扶摇而上 ________(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
答案:(1)同“溟”,海 (2)这 (3)记载 (4)盘旋飞翔 (5)表示选择
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 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6.文章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而上,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景象,在神奇华丽浪漫的描述中依次介绍了大棚的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后_________。(3分)
答案:外形、活动、眼中的景象
7.文章主要写大鹏,为何还要提到“野马”“尘埃”等微小事物?(3分)
大鹏也受风的限制,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自在,大的鲲鹏,小的“野马”“尘埃”,也依靠气息,从而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4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2)子固非鱼也_______(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
(4)请循其本____________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____________
答案:(1)怎么 (2)本来 (3)完全,肯定(是这样) (4)追溯 (5)已经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0.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2分)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11.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怎样继续辩论下去?(3分)
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三)(1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译文】玉石不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设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兑命》中说:“始终要想着学习经典。”谈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
(3)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4)学学半____________ (5)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____
答案:(1)味美 (2)因此 (3)勉励 (4)同“敩”,教导 (5)明白道理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14.甲、乙论述的内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语段论述的重点。(2分) 甲:教学相长;乙:教学为先。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之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炼,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四)大道之行也(1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天下为公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____________(3)男有分____________
(4)女有归____________ (5)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
答案:(1)公共 (2)指品德高尚 (3)职分,职守 (4)女子出嫁 (5)兴起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18.本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2分)
19.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2分)
不能。按老、壮、幼的顺序,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
(五)马 说(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乙译文】有个卖好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好马。他去拜见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儿,看了一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之间马价暴涨了十倍。
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 :虽有千里之能 虽乘奔御风  B.食:食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
C.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且九十 D.策: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
A(即使;B.吃/同“饲”,喂;C.犹,尚且/将近;D.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记)
21.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2.“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对即可)
23.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代言广告已成为时尚。请结合【甲】【乙】语段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4分) 联系“伯乐”“马”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20分)
24. 卖炭翁从南山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他“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要求:(1)要有故事情节;(2)适当地加入合理的想象和必要的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