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知识回顾
二.知识落实
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隋朝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统一全国,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度。
3.大运河开通的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隋王朝统治
4.唐朝两个封建治世: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5.唐太宗和唐玄宗治国方面共同: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
6.唐朝兴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
7.盛唐气象政治上的主要表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8.盛唐气象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
9.盛唐气象民族关系上的主要表现: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盛唐气象社会、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盛行
11.盛唐气象对外关系上的主要表现: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13.唐朝灭亡后的局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三.实战演练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 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在封建的男权社会,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许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评论,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B.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C.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开创“开元盛世”
6.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7.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词 B.诗歌 C.戏剧 D.小说
8.“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这首《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A.隋末农民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开元)十三年(725 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唐)杜佑《通典》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措施对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7分)
材料二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和亲、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5分)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什么?(6分)(共40张PPT)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
知识回顾
知识落实
实战演练
一、知识回顾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时代特征?
?
表 现
原 因
请翻阅课本1—26页,回忆本单元的哪些史实体现了“繁荣与开放”。
提醒:重点关注每一课的子目小标题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
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经济的繁荣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朝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隋朝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
隋的统一
隋文帝像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隋朝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隋朝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隋朝
隋朝的灭亡
主要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到:“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隋朝
发展
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
灭亡:隋炀帝的暴政
统一: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经济的繁荣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朝
政 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
经 济
经济的繁荣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与交融
对外关系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 朝
政 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
唐朝
618年,李渊,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
唐朝—政治
治国思想:以民为本
唐太宗像
社会状况: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
政治上:①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④完善科举制(进士科);
⑤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经济上:①减轻农民负担;②发展农业生产。
治国措施
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政 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 治国思想、治国措施
武则天像
推行了贞观以来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政 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 治国思想、治国措施
“开元盛世”
唐朝—政治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重用贤能,进行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前期
政 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 治国思想、治国措施
唐玄宗统治前期
经 济
经济的繁荣
唐朝
农业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唐都长安城平面图
曲辕犁
筒车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手工业
商业
发明推广曲辕犁、筒车
唐三彩
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有市有坊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朝
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天可汗”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
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包,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唐诗: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对外关系
唐朝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大唐西域记》
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兴盛的原因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唐太宗?
唐玄宗统治前期?
由盛转衰?
武则天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二、知识落实
课标要求: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请同学们用8分钟记住下列知识点
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隋朝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统一全国,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度。
3.大运河开通的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隋王朝统治。
4.唐朝两个封建治世: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5.唐太宗和唐玄宗治国方面共同: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
6.唐朝兴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7.盛唐气象政治上的主要表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8.盛唐气象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
9.盛唐气象民族关系上的主要表现: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盛唐气象社会、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盛行
11.盛唐气象对外关系上的主要表现: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13.唐朝灭亡后的局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三、实战演练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右图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这一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3.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请同学们用10分钟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C
C
C
B
5.在封建的男权社会,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许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评论,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B.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C.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开创“开元盛世”
6.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铁农具 B.耧车 C.翻车 D.曲辕犁
7.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词 B.诗歌 C.戏剧 D.小说
8.“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这首《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A.隋末农民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D
D
B
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开元)十三年(725 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唐)杜佑《通典》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措施对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材料二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和亲、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影响: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高峰。
事例:文成公主入吐蕃
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答出两点即可)
伟大僧人”:玄奘
珍贵文献:《大唐西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