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1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课件(31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1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课件(31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3 23:23:58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
知识回顾
知识落实
实战演练
一. 知识回顾
你还记得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吗?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的产生



西周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


西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世袭制
早期国家的产生


西周
青铜器
司母戊鼎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甲骨文
四羊方尊
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早期国家的产生


西周
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甲骨文: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分封制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
的控制,稳定了政局,
扩大了统治范围。
早期国家的产生


西周
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甲骨文: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分封制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
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纷争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纷争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晚期的青铜器牛尊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生产力发展。
都江堰示意图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李冰
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纷争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商鞅变法
政治上:
商鞅变法
作用: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纷争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孔子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
早期国家的产生
社会变革
军事上:诸侯纷争
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政治上:商鞅变法
思想上:百家争鸣
夏: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商:青铜器、甲骨文
西周:分封制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二. 知识落实
课标要求: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3.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5.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知道孔子和老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夏朝建立。
2.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
3.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
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商朝文明的代表:青铜器、甲骨文
5.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
请同学们用2分钟记住下面6个知识点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军事)诸侯纷争、
(政治)商鞅变法、(思想)百家争鸣
8.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秦国防洪灌溉工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9.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成效最显著(比较彻底)的是:商鞅变法
10.商鞅变法的作用: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请同学们用3分钟记住下面4个知识点
请同学们用5分钟记住下面表格中的知识点
学派 代表 时期 主要主张
道家 老子 春秋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朴素的辩证法);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
?
儒家 ?
?
孔子 ?
?
春秋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核心思想)、“仁者爱
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2.大教育家——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
识教育;整理文献。
《论语》
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孟子 战国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1.百家争鸣
三. 实战演练
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的主张是哪家学派的观点?他在哪国变法?(4分)
?
?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该变法的内容。(6分)
?
?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3)依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4分)
请同学们用8分钟完成第一个练习题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的主张是哪家学派的观点?他在哪国变法?(4分)
?
学派:法家
诸侯国:秦国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该变法的内容。(6分)
内容:奖励军功;鼓励耕织;确立县制。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3)依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4分)
作用: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的主张是哪家学派的观点?他在哪国变法?(4分)
?
?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该变法的内容。(6分)
?
?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3)依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4分)
学派:法家 诸侯国:秦国
内容:奖励军功;鼓励耕织;确立县制。
作用: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编自蔡志忠漫画《老子说》
(1)材料一中的两幅漫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哪些观点?(6分)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的思想?(4分)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4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请同学们用8分钟完成第二个练习题
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编自蔡志忠漫画《老子说》
(1)材料一中的两幅漫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哪些观点?(6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学派:道家
观点:无为而治;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或朴素的辩证法)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的思想?(4分)
核心:仁
原因:伏尔泰认为孔子思想是反抗专制的武器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4分)

影响: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
的鼎盛时代;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解析要诀
审题抓住提示语
材料中找关键词
读懂读透深体会
联系所学规范写
? ? ?
? ? ?
? ? ?
写提示语
分行写
不写错别字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知识落实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建立
2.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
3.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商朝文明的代表:青铜器、甲骨文
5.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表现:(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军事)诸侯纷争、(政治)商鞅变法、(思想)百家争鸣
8.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秦国防洪灌溉工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9.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成效最显著(比较彻底)的是:商鞅变法
10.商鞅变法的作用: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1.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时期 主要主张
道家 老子 春秋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朴素的辩证法);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儒家 孔子 春秋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以德治国。2.大教育家——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整理文献。《论语》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孟子 战国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实战演练
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的主张是哪家学派的观点?他在哪国变法?(4分)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该变法的内容。(6分)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3)依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4分)

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编自蔡志忠漫画《老子说》
(1)材料一中的两幅漫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哪些观点?(6分)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的思想?(4分)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4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