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3 23:16:59

文档简介

2019年下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答题卡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
注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意2.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3.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条码粘贴处
事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考生禁填此方框为缺考考生标记,由监考员用2B铅笔填涂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2345
678
A[[
[a
二、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3)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每空2分,共4分)
高一语文第1面(共4面)
12.(3分)
13.(4分)
15.(4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1)(2分)
(2)(2分)
21.名著阅读。阅读下面选段答题。(3分)
高一语文第2面(共4面)
作文(4分)
200字
高一语文第3面(共4面)
高一语文第4面(共4面)2019年下期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卷
语文
温馨提示: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请务必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的审美泛化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
现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
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
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嶶;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
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在文学
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
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
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
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
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
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审美
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
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
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
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
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
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
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
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
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
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广告利用文
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屬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
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相反,无论是摄影文
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
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审
美内核不会变。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2019年下学期高一末考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说法片面,“摄影文学”仅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之一。B项,表述虽正确,但不是“文学的泛化”的含义。D项,说的是“文学”)
2、B(由原文第四段中“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可知,B项错误)
3、D(原文是“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4、B(旁边)
5、D(A因:依、随着/于是;B所以:用来/……的原因;C于:对/在;D之:的)
6、C(ABD,形容词作名词;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7、A(状语后置句)
8、C(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
9、(1)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相与,相交往,1分;句意通顺1分)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1分;句意通顺1分)
10、(1)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士皆嗔目 发尽上指冠(4)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6分,任选3个小题作答,错字、漏字、添字则该句不给分)
11、律诗(五言律诗)(2分) 用典(运用典故)(2分)
12、这是一种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的状态(1分),表达作者对南方之秋的不满(2分)。
13、对比(2分)。①作者把“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做了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②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关键词:热爱,2分)
14、以冷色调为主的审美取向(2分)。和上文“清、静、悲凉”的特点相照应,突出了季节和地域特征,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2分)
15、①“故都的秋”能突出北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2分),同时又可以表达作者的向往和眷恋之情(1分)。②以“北平的秋”为题,则显得过于直白(1分)。
16、C 17、A 18、B 19、C
20、(1)雾由水汽组成;霾由烟、尘等颗粒组成。(2分)(2)都是悬浮体,都会造成视觉障碍。(2分)
21、查耳斯?狄更斯(狄更斯)(1分) 海姆(1分) 勇敢善良(意近即可,1分)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