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掌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掌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4 20:1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掌声
【文本解读】
《掌声》这篇课文选自语文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讲述的是一位因残疾而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掌声是本文的题眼,也是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课文以英子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英子从掌声前的自卑忧郁,到第一次掌声后的感动落泪,第二次掌声后的阳光开朗,再到回忆掌声时的感激乐观。课文言之有序,描写细致感人。两次掌声,一种蜕变,带给读者的是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篇幅明显增长,阅读理解难度加大,词汇多,情节内容也更复杂。此学段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此时,老师应该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扎实进行语言训练。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扩大训练面,全员参与,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时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英子心理变化。
2.品读重点句子,通过抓住关键词体会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
3.联系生活,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1.学会抓住关键词,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英子心理的前后变化。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主动关爱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准备】
阳光、满面笑容的英子(贴纸);低头、自卑的英子(贴纸);手掌(贴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
1.师: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能用一个动作表示欢迎吗?
生:鼓掌。
师:你们知道掌声除了可以表示欢迎外,还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感知掌声的用途和作用。)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掌声》(生读),一起走进英子的情感世界。
3.回顾课文:谁能运用叙事六要素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温故知新,让学生概述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4. 运用提炼“六要素”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意思,以便更好地开展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观察图片,抓住关键词,概括人物性格
(一)通过了解英子前后的不同来区分掌声前后的英子。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英子,哪个才是最初的英子?(生选,师贴)问:为什么你们认为是这个?
生:因为一开始的英子是忧郁、自卑的(师板书忧郁、自卑)
师:你从第几自然段看出来的?(ppt示朗读任务)
(设计意图:从图片直接入手,更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二)品读语句,抓住关键词,感受英子的变化。
1.哪个小侦探来说说你从第一段找到的关键词?(品读“默默地”;品读“早早、最后”;品读两个“总是”。)
师:英子只是一天这样吗?还是一个星期?一个月?
生:都不是,是日复一日,每天如此。
(设计意图:从关键词入手,通过品读词语感受英子的心理。)
(三)练习填空,感受英子性格特点。
1.当别人下课活动时,英子默默坐在教室一角;当别人体育课跑步时,英子默默坐在教室一角;当别人课间做操时,英子默默坐在教室一角……所以说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可见最初的英子是多么的—自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补充句子,更深切地体会到最初的英子是一个沉默寡言、自卑的女孩。)
2.师: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贴图),她变得怎么样呢?
生:开朗、活泼。(板书)
三、聚焦掌声,体会英子的前后变化
师: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是潘多拉的魔法?还是什么灵丹妙药?---让我们一起看看那次故事会上发生了什么。
(一)朗读感悟,聚焦第一次掌声,引出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1.师:文中那个自然段重现了故事会的情景呢?
生:第三自然段。
师:对这个故事会,班上的同学都很期待,英子也跟大家一样吗?
生:不是。
师:那英子是怎么样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生:从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
2.师:哪个小小发现家来说说你从哪些关键词看出英子的紧张、害怕?生:从“忧郁、慢吞吞、眼圈红红”——我从这些词看出了英子并不期待,而是害怕、紧张、难过。
师:“慢吞吞地站”是对英子的——动作描写(贴条);“眼圈红红”是对英子的——神态描写(贴条)。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寻找文中对英子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来更好地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
3.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你们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英子?谁来把英子紧张、害怕、痛苦的感情读出来?请小老师—男女赛读(读出不情愿、“慢吞吞”一词要拖长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读来融情入境。)
4.师:看到忧郁、眼圈红红的英子,你有什么想对她说?
(师点评:你的话出现得真及时啊!英子就需要你这样的鼓励!你的话给了英子多大的勇气啊!)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对英子的鼓励体会到英子当时的心情,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5.师:看来大家还有很多话想跟英子说,你们是通过语言鼓励英子,而班上的同学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去鼓励她,那就是——生:掌声。
师: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生: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生:热烈而持久。
6.师:正是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让英子——递麦给生:鼓起了勇气;勇敢地站在讲台;成功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是同学对英子的——鼓励。(师板书)
师“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泪?——开心、幸福、感动的泪水。
(二)小组合作,聚焦第二次掌声,引出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1.师: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勇气和鼓励,让她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三段,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第二次掌声,并完成任务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实现组间质疑答疑。)
2. 小组上台汇报。
第一次掌声 第二次掌声
什么情况下响起
同学会对英子说
掌声的含义
师: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看来大家的小组合作很高效、意见达成一致,老师也忍不住要把这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了。
3.师:正如你们小组讨论的那样,同学们把对英子的表扬、赞美全都融入了掌声中,所以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赞赏。(师板书)
4. 师:得到同学两次掌声的英子又有什么表现呢?你们还记得这个“一摇一晃”第一次在哪出现吗?哪位火眼金睛的小朋友能发现这两个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体会掌声前后英子的心情变化。)
5.师:同样的走路姿势,可英子却在掌声前后有了不一样的心情,那都是源自同学们那充满鼓励和赞美的掌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再一次感受掌声的力量。(男女生赛读—女士优先)
(设计意图:以读促情,感受掌声的力量。)
四、创设情境,感悟掌声
(一)体会掌声的深层含义。
1.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一片掌声吗?它还包含着什么?
生:包含同学对英子的关心、鼓励、关爱、赞美、表扬。和给了她面对生活的勇气。
2.师:同学们小小的举动在英子心里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正如英子在几年后给我们的来信中说到——生读信内容。
3.从英子的信中我们看出了掌声的重要性,你想为课文中的谁鼓掌呢?
为英子---乐观、有勇气、懂得感恩。
为同学---不歧视英子、给予鼓励、善于赞美别人。
师总结:每个人都有短处,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短处,多给予关爱和鼓励。就像平时有同学紧张得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不应该起哄,而应该鼓励、帮助。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更好地体会出掌声的意义。)
五、拓展总结,升华主题
1.现在,把目光放回到你身边的人,你想把掌声送给谁?
2.师: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不要吝啬于把掌声送给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为我们送出的掌声。
(设计意图:把课文所学归于实践,把课文融进生活。)
六、锦囊妙计,助力写作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陈老师要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师鼓掌)你们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那么也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除了掌声外,老师想送你们一个写作小锦囊。课文中表现英子前后的变化的写法就叫做对比手法。另外,在表达人物形象中,除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外,还可以用动作、神态描写。大家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中运用上这种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促进写作,为写作作积累。)
七、布置作业
最后,英子想请大家帮个忙,这是英子未完成的日记(课件出示),课后,请你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帮助英子续写日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之间的转换,并更好地加深对本课文的感情升华。)
【板书】
掌声

开朗、自信
第二次掌声:
赞赏
第一次掌声:
鼓励
忧郁、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