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课 堂 导 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蒹葭》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阅读时,应仔细体味诗歌营造的优美意境;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
基 础 闯 关
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xìnɡ
wù mèi
zhǎn
sè
jiān jiā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zhǐ
文静美好的样子。
配偶。
求取。
日日夜夜。
茂盛的样子。
逆流而上。
艰险。
顺流而下。
(路)高而陡。
向右迂曲。
3.诗句赏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四句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河洲上成双成对和鸣的雎鸠,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美丽的姑娘该是自己的佳偶。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对淑女的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雌雄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四句诗可算是“兴”和“比”兼用的范例。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四句诗所描绘的画面是:在那萧疏冷清的早晨,芦苇成片,丛生水滨,芦花茫茫,芦叶瑟瑟。露珠晶莹,凝结成霜。我日夜思念的人儿啊,她就在水的那一边。主人公怀着诚挚专一的情意去寻找他的意中人。虽然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但是仍饱含无限深情。刻骨铭心的思念使他坚信“伊人”就“在水一方”。前两句是诗的起兴,既交代了时令、环境,又为全诗的感情抒发渲染了浓烈而凄清惆怅气氛。而现在也往往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抒发对意中人的深情怀恋。
4.古诗文默写。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佐证。
(2)《关雎》中写主人公追求勤劳美丽的姑娘而未得时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4)《蒹葭》一诗中写主人公苦苦追寻,但却困难重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阅 读 感 悟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出下文,起兴作用。
【答案】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内容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以充分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即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哀而不伤”。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苍苍”“萋萋”“采采”属于叠词,诗中使用这些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个词都描写了芦苇茂盛的样子,有规律的安排在每节的开始,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优美。
(3)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宛”是“好像”的意思,写出了“伊人”的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了主人公惆怅失望的心情。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感情忠贞,矢志不渝的青年。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继续通音信。②挑(tāo)兮达(d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始终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深深的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重章叠唱
(2)请赏析本诗中“宜”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了和谐欢乐的气氛。
(3)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子、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传 统 文 化
(一)《诗经》中的风、雅、颂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十五个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二)《诗经》中的赋、比、兴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种直接叙写的例子多不胜举,如《君子于役》中黄昏时分农家小院的情景,《击鼓》中对家乡妻子的深挚思念,以及《溱洧》中男女相约游春的欢乐等,也都是用赋的手法直接叙写出来的。
【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它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如《硕人》连用了六个比喻来夸写女子的美貌。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诗经》中借以起兴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如烂漫的桃花(《桃夭》)、和鸣的雎鸠(《关雎》)等。这些物象本身就使人感受到优美的诗意;而“兴”的妙处更在于借以起兴的物象和下文之间有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关联,它或衬托,或暗喻,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9.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风”指的是十五国风,这是各国民间的诗歌集合,也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如《关雎》就出自《国风·召南》。
B.《诗经》中的“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C.《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古典诗词中,意象繁多,常见的意象有象征高洁的蝉,象征纯洁的莲,代表坚贞、孤傲的松柏,代表游子的鸿雁,象征离别的柳树,象征隐居的松、鹤、菊等。
A
【解析】 A项,《关雎》出自《国风·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