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课件(幻灯片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 课件(幻灯片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4 11: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课 堂 导 学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名篇有《逍遥游》《秋水》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全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北冥有鱼》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得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文章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阅读时,应注意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子。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故事的寓意;了解庄子的志趣,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能够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基 础 闯 关
kūn
     

tuán
āi
háo
tiáo
D
A
【解析】 A项,是:这;B项,志:记载/做记号;C项,固:本来/顽固;D项,其:语气词,表示选择/代词,代大鹏。
A
【解析】 A项与例句,之:代词,相当于它;B项,之:动词,到,往;C项,之:结构助词,的;D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鹏之徙/于南冥也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
【解析】 B项,正确的停顿应是:鹏之徙于/南冥也。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庄子,即________,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本文两则故事均选自________________。《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采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二者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周
  
道家
《庄子集释》
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
惠子好辩,重分析
偏于智辩,重欣赏
阅 读 感 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指用力鼓动翅膀。
同“溟”,海。
记载。
气息。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9.简析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记叙鲲鹏“徙于南冥”时,为什么要引述所谓《齐谐》的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形象,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述所谓《齐谐》的记载,是为了说明大鹏南飞是可信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追溯。
已经。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1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1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②。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③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⑤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⑥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⑦!’”
【注】①贷粟:借粮。②监河侯:监河的官。③鲋鱼:鲫鱼。④波臣:水中的小百姓,此为鲋鱼自称。⑤激:阻止水流,此处为“阻断水流引向……地方”的意思。⑥然:乃,就。⑦枯鱼之肆:干鱼市场。
C
【解析】 C项,顾:回头看;A项,可:可以/大约;B项,且:将要/况且;D项,故:所以/原来,原来的样子。
A
【解析】 A项与例句,而:连词,表修饰;B项,而:连词,表转折;C项,而:连词,表并列;D项,而:连词,表递进。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吾 得 斗 升 之 水 然 活 耳。
/
/
1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您可有一点点水使我活下去吗?
【答案】您竟然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19.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办事要从实际出发,要分轻重缓急;不要舍近求远,不能只说不做,不能忽悠拖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①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患:担忧。②睫:睫毛。③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同“溟”,海
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指风
想要
于是,就。  
/
/
22.翻译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答案】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
23.从【甲】文来看,庄子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写出与“鹏”有关的一句诗词名句或一个成语。
【答案】鹏的形象:巨大无比,且飞翔速度极快,能够日行万里。诗词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成语:大鹏展翅,鹏程万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故事两则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
B.请循其本(本心)
C.惠子相梁(做宰相)
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解析】 B项,本:本原。
B
?
?
?
?
D
【解析】 D项,于:介词,到;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之:代词,代“鱼之乐”/动词,到,往;C项,其:代词,它的/语气副词,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2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B.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C.【乙】文借鹓刍鸟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D.鹓刍鸟的故事中,庄子用“鹓刍鸟”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A
【解析】 A项,“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2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答案】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