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屈原(节选)
1.反复朗读,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感知人物形象。
3.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演绎剧本。
2.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但是此时,种种诬陷也接踵而至,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国要灭亡了。
屈原的一生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骚》。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
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
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正是农历五月五日。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 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 ,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屈原的故事
古时候,中国是由好多好多小国组成的,有一个小国叫楚国,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从小就特别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那时候,人民的生,特别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屈原的心里非常难过。怎么才能让穷人吃上饭,过上好日子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什么好主意呢?在屈原他们家乡附近,有个大石头叫米仓口,跟流泉水的小洞那样,从那里边往出流沙子。有一天,忽然从米仓口里边流出来好多大米,有一户穷人发现了,就把大米背回家,做成大米饭吃了,这件事一下子就传开了,?这时候,屈原的爸爸发现家里的粮仓里大米一天比一天少了,这时怎么回事?他打算夜里藏在粮仓旁边,看个明白。? 那几户背了大米的穷人也觉得挺奇怪,怎么一下子米仓口不流沙子,流出大米来了呢?他们也想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 一天夜里,他们悄悄地来到米仓口旁边藏了起来。天快亮的时候,忽然,他们看见有个人朝米仓口走过来,身上还背着一个大口袋,那个人来到米仓口,把口袋里的东西往里边一倒,倒完了转身就走。那几个穷人赶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白花花的大米。有个人说:“快,咱们追上去看看他是谁。”那几个穷人追上以后,一齐跪下,连声喊着“谢谢恩人,谢谢恩人!”这时候,只见那个人回头来说:“快起来,千万别吱声。”他们抬头一看,这个人是屈原,大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正在这时候,屈原的爸爸也赶来了,屈原看到爸爸,把头低下了,小声地说:“爸爸,孩儿把这件事告诉您,我,我……..”屈原的爸爸看到屈原这样热爱人民,心里非常高兴地说:“孩子,你做的对啊。可是你想想,你就是把咱家有的米全弄来,也只能帮助几户穷人。你现在还小,应该好好读书,学习知识,将来把我们国家管理好了,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屈原听了爸爸的话,觉得爸爸说得有理。从那以后,屈原更加用功读书了,早晨起得很早,晚上很晚很晚才睡觉。几年以后,屈原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楚国的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来当官,管理国家大事。?
为何投江?
原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江以死。
译文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一生主要杰作
《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中国)、哥白尼(波兰)、莎士比亚(英国)、但丁(意大利)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
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也开创了“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释义】也就是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后世评价
毛泽东高度评价屈原: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郭沫若评价屈原:“伟大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闻一多评价屈原: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走近戏剧
?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文学体裁之一)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戏剧的分类
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戏剧的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戏曲称之为“念白”)。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对白是两个或多个人物交谈的话;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
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橘颂”
“受诬”
全剧分为五幕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雷霆( ) 污秽( )
犀利( ) 鞭挞( )
罪孽( ) 鞺鞳( )
徘徊( ) 稽首( )
睥睨( )
tíng
huì
xī
tà
niè
tāng tà
pái huái
qǐ
pì
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鞭挞:
鞭打。比喻抨击。
稽首: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初读感知】
你觉得文章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结尾):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
2、文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试划分层次。
第一层:(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迸射出光明了吗”)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炸裂呀”到结尾)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1、第二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痛斥了哪些神鬼偶像?那些事物仅仅是代表了事物本身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事物加以分析。
【合作探究】
屈原呼唤了风、雷、电、光明。
屈原痛斥了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土偶木梗。
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剧中角色 象征意义 整体寓意
风、雷、电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展现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斗争,借古讽今
土偶木梗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 某种具体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由“象征物”和“象征义”两部分构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知识链接——象征手法
除此之外,你觉得文中提到的哪些事物还具有象征意义呢?
剧中角色 象征意义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指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抒情主人公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富有感染力,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进行品析鉴赏。
知识链接——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比拟呼告 :就是将物拟作人,然后直接与它说话,即人直接与事物说话。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表达出了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排比、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这两句话运用了反复、呼告、比喻的修辞,表达了屈原想要冲破黑暗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问、比喻、拟人的修辞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 ,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
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
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
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
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读课文,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
一、课外文言阅读
郑袖馋魏美人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①之。???????????????????????(《战国策》)
①劓:古代一种刑罚,割掉鼻子。
【拓展延伸】
1.划线句子未加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线标出(2分)?
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
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
2.注音并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
(1)遗( )(2)说( )
赠送
通“悦 ”愉快、高兴
3.从本文来看,郑袖是个怎样的人?(2分)
嫉妒心强,工于心计。
楚王轻信谗言,不辨是非;滥施淫威。?
4、郑袖计谋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4分)
二、屈原名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总的意思就是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活动内容:选取《屈原》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比赛
活动要求:
1.参赛者,需读出情感,可适当演绎,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
2.评议者,需客观公正,合理评价;
3.全体严肃对待,保持良好纪律和秩序。
屈原(节选)
风!你咆哮吧
雷!你轰隆地响吧
电!你这最犀利的剑
光明,你就是火
东皇一云中君
土偶木梗太阳神
大少司命湘夫人
打破黑暗
带来光明
昏庸腐朽
欺民惑众
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