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课件(幻灯片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曹刿论战 课件(幻灯片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5 09: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曹刿论战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参与
目光短浅
即“以何” 凭什么
指猪、牛、羊等祭品
为人所信服
辨析词义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公将鼓之
彼竭我盈
案件
即使
动词
击鼓
充满,指士气旺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参与。
隔开,不连接。
案件,官司
监牢。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把握文意
课 堂 讨 论
1、分析题目《曹刿论战》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重点论述了哪个字?
论战前准备
课 堂 讨 论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战前准备如何?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准备: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评价: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论战结果:取信于民
论从战指挥
课 堂 讨 论
1.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又是如何论战的?
进攻时机:
追击时机: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齐人三鼓之后,
辙乱旗靡之时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论战结果:把握时机
后发制人
1.你认同曹刿对战争论述吗?
我来论战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诸葛亮)
  
天时、地利、人和
缺点:
政治无能 军事无知 目光短浅 鲁莽草率
优点:
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  
政治上:
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
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有当机立断的才干;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②,而原请降。 〔注释〕 ①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②孟门:原国地名,在原城附近。
晋文公攻打原这个小国,命令士兵各带三天的粮食。过了三天,而原仍未投降。晋文公就下令撤军离开。间谍人员出来说:“原也不过只剩下一二天的粮食了!”军吏把这情况报告晋文公,晋文公说:“夺得了原,却失了信用,今后还凭什么指挥军队?守信用是百姓所依赖的东西,不能失去。”于是离开原国。走到孟门(在原境内)的地方,原又来请求投降了。 庇是依赖的意思。
1、下面句中字相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2、翻译句子。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B
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不可失信。
3、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此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是( )
取信于民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