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教学目标
1、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族入主中原等基本史实。
2、明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与农民起义爆发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升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
3、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基本史实。
4、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受阶级的局限,农民起义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朝末年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课前引言
教师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首歌谣中的“闯王”是谁,你知道吗?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里的闯王就是李自成。至于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我们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讲授新课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材料 明朝初期的君主都能很好掌控内外廷辅政系统的,保障整个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平稳……但是明末的几任君王要么消极怠政(如万历帝);要么顽劣不堪(如天启帝);要么暴虐嗜杀(如崇祯帝),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中央政府权利运行的平衡。
——张磊:《明朝两大辅政系统对于明朝灭亡的影响》
材料 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力、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总之,党派斗争始终贯穿于明朝后期,使本已风雨飘摇、日暮西山的明王朝更加岌岌可危。
——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和教材,你认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参考答案:皇帝无力掌控君权,疏于朝政;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党派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明中后期,明朝的政治逐渐衰败。首先是皇帝不理朝政,沉迷享乐。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后期崇信道教,痴迷炼丹;明神宗(万历皇帝)因与内阁大臣发生争执,索性不再上朝,创造了28年不与大臣见面的记录;明熹宗(天启皇帝)沉浸于木工活,重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黑暗。同时,大臣间的争权夺利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天启年间,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和宦官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朝政更加混乱。加之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明朝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师设问:明末流民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皇帝带头兼并土地,建立皇庄,土地兼并的速度之快为历史罕见。土地兼并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另外一方面,朝廷又不断加派赋税,而这些赋税都转嫁到自耕农或佃农的身上,同时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更加剧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在赋税依旧的情况下,人民除了起义之外,别无生路。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由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自然灾害的频仍,人民本来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所以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李自成的起义军,成为农民起义的主力军。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爆发地点 领导人 口号 建立政权 历史功绩 结果
陕西 李自成 “均田免赋” 大顺 推翻明朝 失败
材料 其所以能胜利,就在于李自成当时能根据大起义的形势,救民于水火,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革命口号; 施行了“割富济贫”、“发粟赈饥”的具体措施,并严明军纪,对人民秋毫无犯,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竺培升:《李自成起义速败之因》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和教材,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参考答案:明朝政治腐败、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等。)
教师讲述:“均田”就是平均土地,即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免赋”就是要减免沉重赋税,特别是不纳粮。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后,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正是这支起义军纪律严明,措施得当,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其占领范围一度囊括中原多个省,也因此能以疾风骤雨之势,攻入北京城,结束明朝的统治。
材料 大顺领导集团进入北京城以后,有的滋长了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有的开始腐化变质,政治上日益腐败。李自成身居金壁辉煌的深宫高殿……而整天忙于庆祝胜利,改定官制,筹备登极的事宜。
——马玉良:《试谈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师设问: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灭亡明朝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进入北京后,开始贪图享乐,滋生腐朽的思想。)
教师讲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农民起义的弱点也充分暴露出来,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和未对当时复杂形势做出客观的估计,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为明朝灭亡了,天下就太平了。对盘踞在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只派少数军队出征;对屯兵山海关的吴三桂更是抱有幻想。起义军的大将们开始追求享乐,军纪也逐渐松懈,危害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都为后来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教师讲述:女真族,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在讲述宋朝历史的时候,部分女真族曾南下建立金朝,灭亡北宋,与南宋对峙而立。金朝被蒙古人灭亡后,女真族一部分被同化,一部分又分散为部落,接受元朝的统治。那么到了明朝,东北的女真族又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讲述:明朝时女真族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每大部又分各小部,其中建州女真的封建化程度最高。明朝为管理建州部,实施“分而治之”和镇压的政策,保持女真各部实力平衡。明末辽东军备废弛,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左卫部逐渐强大起来,着手统一女真各部。
自主学习:制作满洲兴起的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教师讲述: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建立后金,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击溃明军,为加强对明军的攻势和对新占区的统治,1621年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即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完成了统一东北的大业,并继续对明朝用兵,积极做好举兵入关的准备。
清军入关
材料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即遣将前往山海关招抚吴三桂,许以“封侯之赏”,同时遣降将唐通等率军往取山海关。吴三桂原以大势所趋决计归降。但当他率军抵达永平以西的沙河驿时,得知其父吴襄在京城被大顺军拘捕索饷,爱妾陈圆圆为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所夺,遂怒而中改,执辔而东,击败李自成所遣守关镇将唐通,返回山海关。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而复叛,于四月中亲率大顺军主力10万余人进兵山海关。吴三桂权衡之下,决意向清军乞援。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教师设问:清军是如何实现入主中原的?(参考答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清军夹击李自成。)
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这时皇太极已经去世,清朝皇帝为6岁即位的顺治,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为摄政王,辅佐顺治处理朝政。
本课总结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使阶级矛盾更尖锐化,最终引发了多地的农民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摧毁了腐朽的大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在明朝残余势力和清军的联合夹击下失败,清军顺利入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