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下物理 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下物理 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26 09: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能利用该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归纳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2)通过实践归纳法的探究过程,全面了解相互作用现象的普遍性。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初步掌握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归纳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索需要具有严谨的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探究实验、师生互动
4.教学过程
I新课引入
1复习力的定义相关内容
2动画展示:1鸡蛋碰石头
2脚踢易拉罐(套在石柱上)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提出疑问:“施力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进一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
II教学过程
★活动一:施力物体是否同时是受力物体
阅读学案中对“归纳法”的说明,了解“归纳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对力进行分类,并按力的分类进行实验及讨论,收集证据,验证猜想。
提供的实验器材:
学生:毛刷、透明塑料尺、尼龙丝、弹簧测力计两只、弹簧等
演示:玩具车、
分类: 1弹力:拉力、压力、推力(部分)等
2摩擦力: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3静电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4磁力:磁体间相互作用,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5引力:重力就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
探究过程及建议案例:
1弹力:
1拉力:使用弹簧测力计两只,一只固定,另一只测力计对固定测力计的秤钩施力,观察施力测力计是否同时有示数。
2压力:用毛刷竖直按压用书本支起透明刻度尺,观察施力物体毛刷是否也产生形变。
3推力:视频演示在冰面上施力物体推动受力物体运动后的情况。(也可用滑板请两位同学做演示实验)
初步总结:对于弹力来说,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摩擦力:
1静摩擦:使用毛刷和桌面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刷毛的形变方向(反向)。
2滑动摩擦:使用毛刷刷桌面,此时毛刷对桌面有力的作用,同时观察到刷毛向反方向运动,说明桌面对毛刷也有力的作用。
3滚动摩擦:教师演示玩具汽车向前的动力为地面对动力轮的摩擦力,提起动力轮,汽车无法向前,放下动力轮汽车在地面对其向前的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说明在汽车运动的过程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力物体是汽车。探究施力物体地面是否受力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动力轮下放一张白纸,使动力轮缓缓与白纸接触,白纸受到动力轮力的作用而向后运动。
实例分析:判断经常通车的十字路口的停车线可能的变形方向和原因。
初步总结:对于摩擦力来说,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静电力:带电体的相互作用在第七章的教学中已经明确,本节内容没有必要复述。实际选取的实验方案是:观察不带电物体对带电体是否有吸引作用。所用器材为红色细丝状尼龙丝,通过摩擦起电的方式使尼龙丝带电,用不带电的物体如塑料尺接近尼龙丝,观察塑料尺对尼龙丝是否产生吸引作用。
初步总结:对于静电力来说,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磁力:使用铁块和绑上磁体的小车,教师探究铁块对磁体是否也具有吸引力。(备用方案:电子天平、圆环磁体、铁块,观察铁块对磁体吸引时,天平示数变化)
初步总结:对于磁力来说,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引力:介绍科学家利用行星对恒星的引力作用使恒星发生抖动来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以及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通过测量小质量物体间的引力来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容,说明引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这一结论。
初步总结:对于引力来说,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总结: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常把这样成对出现的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活动二:简单探究相互作用力的一些特点
说明:这部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和教学容量的考量,主要以先介绍结论,再验证结论的方式展开。
结论一:两体性
一对相互作用力只涉及两个物体。
实例:鸡蛋碰石头:鸡蛋对石头有力的作用的同时,石头对鸡蛋也有力的作用,只涉及两个物体,符合A对B,B对A的特点。
结论二:反向性
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始终是相反的。
实例:跳高:脚向下蹬地,地向上推脚
结论三:等大性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
实验:弹簧测力计水平互拉过程中,观察两测力计示数是否始终相等。
实例:鸡蛋碰石头中石头不碎鸡蛋碎的原因:硬度(韧性)不同。
结论四:同时性
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实例:1两弹簧测力计示数同时发生变化
2跳高时,脚向下蹬地后,立刻就能挑起。
3汽车相撞,两汽车同时发生形变(视频)。
总结:两个物体,同时发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III课后拓展
1尽你所能收集更多的证据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和“相互作用力性质”的正确性,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2检索“卡文迪许生平”及其所发明的“扭秤实验”,了解卡文迪许对物理学的贡献。
3登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普勒计划”主页,了解寻找宜居行星的方法及相关进展。
5.教学设计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节内容是苏科版物理第八章的最后一节内容。编委对本节内容的基础要求是要学生掌握相互作用力普遍性这一结论。而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教材并没有明确要求。而这一节所涉及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也没有作明确的表述,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对 “相互作用力特点”这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本节内容从探究方法的角度看,主要采用 “归纳法”来得出物理规律。因此我在这一部分主要强化 “归纳法”的教学过程,使“归纳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为了配合“归纳法”的教学内容,我额外补充了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库伦力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明确 “归纳法”在物理探究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促使学生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形成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课堂教学组织方面,我意图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引导作用。在“力的分类”方面和“相互作用力特点”方面作了前期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的,以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避免出现开放式探究课堂的教学无序性问题。
同时,我重新设计了课后拓展部分,采用了较为前瞻性的拓展模式,对应试化的习题方式作了一定的尝试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