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大小不同 形状相同
学习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拓展学生认识视野,提高学生兴趣。
原
图
仔细观察放大前后两张照片,你能发现什么?
猜猜,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长方形相比,变化有没有规律?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方形画放大。
原
图
原
图
8
5
16
10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方形画放大。
8厘米
5
厘
米
16厘米
10
厘
米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的2倍,
放大后长方形的宽也是原来宽的2倍.
把长方形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每条边
8厘米
5
厘
米
16厘米
10
厘
米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原来长的比是2:1,
宽的比也是2:1.
把长方形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对应边长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方形画放大。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放大后边的长度 : 放大前边的长度 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说明:
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放大到原来的3倍,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 ),这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 ) 的比放大。
3 : 1
3 : 1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方形画放大。
第一幅长方形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8厘米
5厘米
?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方形画放大。
第一幅长方形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8厘米
5厘米
4厘米
2.5
厘
米
缩小后边的长度 : 缩小前边的长度 1:2
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都是原来的
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这个比的前项表示放大(缩小)后图形的边长,后项表示原来图形的边长。
你认为怎样根据比知道是把图形放大还是缩小?
前项 > 后项
放大
前项 < 后项
缩小
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这个比的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
变化后
:
变化前
例 2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
4
2
放大
缩小
放大后的长、宽各应画几格?你是怎样计算的?缩小后的图形呢?
例 2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
观察上面的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4
2
12
6
2
1
放大
缩小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
试一试: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8
2
4
1
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有对应边的长度比都相等。
练一练:
按1: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4
2
4
6
2
3
(1)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它是按( ):( )的比放大的。
(2)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它是按( ):( )的比缩小的。
⑤
③
2 1
练一练
①
②
③
④
⑤
总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除了今天出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后大家可以选择其他的图形来研究一下放大和缩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