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0道选择题达标强化训练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0道选择题达标强化训练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5 09: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50道选择题达标强化训练及答案
1、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中,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一处是错误的,它是(? ?)
?A夺取北周政权 B以建元为年号? C灭掉陈朝? D加强中央集权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6.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说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9.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和“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
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0.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古往今来还没有比隋朝更富裕的朝代)。”那么,隋朝富裕的主要原因是?(  )
A.前朝的经济基础   B.科举制度的实行
C.大运河的开凿   D.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11.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
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的创设C.“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凿
12.下列关于隋朝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589年,北周外戚杨坚灭陈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
隋朝科举制既重视门第,也重视真才实学
隋朝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最大的当属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隋朝被农民起义灭亡
13.隋朝时,一位商人要把一批货物从余杭经水路运抵洛阳,他应该走的路线是( )
A.江南河——长江——邗沟——淮水——通济渠——黄河
B.通济渠——黄河——邗沟——淮水——江南河——长江
C.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淮水
D.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淮水
1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1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句是指( )
A.隋大运河开凿的理由 B.隋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C.唐代对外交通发达 D.元朝的漕运和海运
16.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B.灭掉陈,使中国重归统一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7.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下列历史史实与隋炀帝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④崇尚节俭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学生林某某沿大运河的故道旅游,他不可能到达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洛阳 D.杭州
19.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最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0.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为铸造一个国力强盛的王朝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不包括(  )
A.编订户籍B.统一南北币制C.加强中央集权D.三次征辽东
21.下列朝代曾完成过国家统一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隋朝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22.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他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繁荣的局面不包括(  )
A.粮仓充实 B.人口增长C.农业发展 D.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23.2020年是隋唐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六周年,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镇压南方叛乱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方便南游享乐 D.便利南北交通往来
2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主要是(  )
A.国家统一,便于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具有相当的实力
C.人民要求巩固隋朝的统治和统一
D.人民要求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25.“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26.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分科考试 B.注重实践 C.平等竞争 D.以德取才
27.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确立于________统治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8.隋朝是一个繁盛而短暂的王朝。那么,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包括(  )
①隋炀帝的暴政 ②开通大运河
③农民大起义 ④修建长城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百家讲坛》中蒙曼副教授在点评隋炀帝这个毁誉参半的悲情帝王时指出,隋炀帝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之所以顶着“最差的谥号”,其原因不包括他(  )
A.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B.三征辽东,徭役繁重
C.营造东都洛阳 D.渡江灭陈,统一全国
30.隋朝高调登场于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却在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后匆忙谢幕了。谢幕的原因是(  )
A.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B.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C.周边少数民族侵扰 D.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31.史料记载:杨坚,其父在北周官至柱国大将军,北周武帝聘杨坚长女为皇太子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依据这段材料判断,杨坚是(  )
A.隋炀帝 B.鲜卑人 C.北周外戚 D.北周亡国之君
3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统一 B.统治者残暴 C.开凿大运河 D.繁荣而短暂
3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 ②京城和各地官仓储粮众多
③大运河的通航 ④隋炀帝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财富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3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考试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
35.2019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说:“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以下隋唐时期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最不符合这一点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36.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C.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D.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37.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38.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39.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40.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1.隋朝后期,如果有一批牡丹从洛阳沿河运往余杭,需要依次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2.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组 别 史 实 结 论
①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
② 陈胜、吴广起义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③ 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④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3.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 )
①持否定态度 ②持肯定态度 ③评价客观公正 ④态度比较偏激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4.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1000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45.以下摘自一位同学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的是( )
A.大运河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46.下图呈现的是一段政权更迭的发展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隋灭北齐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D.北朝结束
47.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下列叙述中能够说明其“伟大”的是( )
①灭掉陈朝,统一全国②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③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④厉行节约
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48.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9.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 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 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 平定南方叛乱
50.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 .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 .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50道选择题达标强化训练答案
1-5CAABA 6-10DABDD 11-15CCACB 16-20ABBAD
21-25CDBBC 26-30CBBDA 31-35CDCAB 36-40DADDA
41-45DCDCC 46-50CC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