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50道选择题强化训练达标试题及答案
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
A.贞观初年?? B.贞观末年?? C.开元初年?? D.开元末年?
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
A.高力士? B.李林甫??C.杨国忠??D.魏征?
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
A.黄巢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刘邦项羽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的发生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7.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下列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
A.唐玄宗荒废朝政 B.发生了严重灾荒
C.节度使权力膨胀 D.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8.安史之乱发生时,唐朝在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9.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A.天宝危机中 B.“贞观之治”后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时
10.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标志是( )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11.下列现象属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的是( )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他宠爱杨贵妃,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 ②唐玄宗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政治黑暗 ③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④洛阳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废墟 ⑤唐朝经过这次内乱,由强盛转向衰落 ⑥管辖今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趁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夺取唐朝政权
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2.安史之乱使唐朝再难现往日繁华。下列对安史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后期 B.是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
C.使唐朝日趋衰落 D.是一场农民起义
13.下列史实与唐朝衰亡无关的是( )
A.唐玄宗任用姚崇为相 B.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C.出现了安史之乱 D.爆发了农民起义
14.毛泽东曾说:“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安史之乱 D.“开元盛世”
15.下列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的是(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16.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
17.安史之乱之后,安史旧将和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
A.“贞观之治”局面 B.“开元盛世”局面
C.天宝危机局面 D.藩镇割据局面
18.“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巾起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19.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其中不包括( )
A.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D.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20.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代”是( )
A.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B.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
C.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
D.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唐
21.五代十国是五代(907~960年)与十国(902~979年)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宋末以后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22.下列关于唐朝后期历史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B.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唐朝
C.唐朝政权被后梁政权取代
D.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3.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诗人所经历的“世乱”指的是( )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4.唐末农民起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 )
A.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
B.严重地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
C.瓦解了唐王朝的统治
D.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
25.“五代十国”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战乱频繁,各地经济发展联系中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6.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
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8.下列现象不是“安史之乱”造成的是 ( )
A.北方生产大受摧残 B.黄河泛滥成灾
C.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 D.许多州县成为废墟
29.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 ( )
A.外族人侵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30.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安史之乱的是 (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1.据相关资料记载,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全国共有人口4141万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全国共有人口4531万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全国共有人口1690万人。造成741年至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32.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
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
33.“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34.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
A.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5.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3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 "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 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③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④起止时间是907-960年
A.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7.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B.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长江流域
C.与五代同时r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太原r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D.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剖据的继续和扩大
3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平定了安史之乱
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9.“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使得李唐王朝迅速灭亡
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打击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40.“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造成的是( )
A.唐朝由盛转衰 B.唐中央政权衰微
C.南方地区遭受浩劫 D.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41.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杜甫悲痛的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当唐军得胜时,他又以狂胜的心情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安史之乱从发动到平定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②唐玄宗逃往四川 ③李亨被拥立为帝
④攻占洛阳、潼关 ⑤763年被平定
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③②⑤
4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4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代指北方黄河流域并存的五个政权
B.?十国中的十个政权全部都在南方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是宋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4.907年,唐朝统治彻底崩溃,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寿终正寝。下面对其灭亡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唐朝最终走向灭亡
B.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D.节度使力量强大,取而代之
45.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 )的批准。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6.欣赏下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7.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与扩大 D.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48.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 ) A. 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 B. 社会安定,经济长足发展 C. 文化辉煌,对外交往频繁 D. 民族团结,民族交融发展 49.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地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0.藩镇名义上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令,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50道选择题强化训练达标试题答案 1-5DDAAC 6-10DBBCB 11-15BDACC 16-20CDADA 21-25DBCBA 26-30ADBDC 31-35CDACD 36-40ABDCC 41-45CBCAD 46-50BC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