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
互利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
侵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
保证
保证
目标
目标
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特征?
尊重、平等、和平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
根据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4日)
地位: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1954.4.18.
1.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会前中国包租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飞离香港后爆炸坠毁。机上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等11名乘客不幸遇难。事后经调查,这是台湾特务机关针对万隆会议,以周恩来为目标制造的一起政治谋杀事件。所幸周恩来由于应邀与缅甸、印度和埃及总理会晤,而未搭乘这一航班。
2.美国阴谋
美国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美国的意图是,即使不能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也要给会议制造种种难题使其“分裂而瓦解”。
3.?中国的困扰
在参加会议的29个国家中,只有6个国家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有很多国家并不了解中国。
4.?美国官员假扮记者搅局
美国无资格参会,却派出了近70人组成的“记者团”。其中有许多人昨天还是国会议员、国务院官员,当天却摇身一变成了记者。
参加会议前的千难万阻
知识拓展
时间
地点
会议
主题
会议
性质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万隆会议的概况
伊拉克代表
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而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
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对于万隆会议上菲律宾等代表的发难,周恩来是怎样应对的呢?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作用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一个美国记者的评论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 ”。
万隆精神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1972年2月23日,北京,尼克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周总理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
外国友人眼中的周恩来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周恩来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总结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
——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从名言看影响外交政策因素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八国联军卷土重来?美要求赔款,澳要求割地,英国也跟着瞎起哄。
我国近代史上八国联军侵华和签订“辛丑条约”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永久的痛,也成了当代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富国强兵的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的探索,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经过40年披荆斩棘,依靠自己辛苦努力人民终于过上了小康生活,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
但一场始料不及的瘟疫却差点让我国陷入灭顶之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付出巨大牺牲后战胜了疫情,重新开始正常生活,但病毒又开始向世界蔓延,西方国家没有珍惜我们为他们创造的窗口期,现在正自食其果。面对灾难,可是他们不反思自己的愚蠢和无知,却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叫嚣让我国为他们国内的疫情承担责任,有的国家要求中国赔偿,有的要求中国割地 。准备像当年八国联军一样对我国进行瓜分。真是做黄粱梦!
难道他们还以为我国还是百年前的那个羸弱国家吗?时过境迁,在复兴之路上的成就全球有目共睹,我们不仅最先进的强有力的党,更有一切听党指挥的广大人民,这才是战无不胜的根源。不管是谁再想瓜分,都只能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
澳大利亚,议员克里斯滕森于3月31日提案,就疫情损失应当让中国割地赔偿,但考虑做不到,他提议收回达尔文港和我国公司租用的农地。
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对内改革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练一练
D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A
3.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是在( )
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9年
4.我国重返联合国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
A. 第25届 B. 第26届 C.第27届 D.第28届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
①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 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 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4月18日,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国发起的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在各国代表的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
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文中那句话体现了这一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