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4 20:0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史实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①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②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③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美关系的转机
美苏争霸
“苏攻美守”
思考: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转机的原因有哪些
(1)从美国的角度来说,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欲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2)从中国的立场来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需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时还有利于解决我国的统一问题——台湾问题。
由此可见,这是两相情愿的事情。改善中美关系人两国的共同需求。
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②基辛格访华:
1971年7月,美国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③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意义: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彩色版
④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月10日,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并致辞。新华社记者张领 摄
2、中日建交
(1)时间:1972年。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二、中美、中日建交
1972年,毛主席会见来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5日上午11:30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领导人到机场迎接。
二战结束后第一个踏上中国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瞬间
中国领导人陪田中到上海参观。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访,中日两国举办了日本商品展览会,中国最高领导人前往参观。
田中角荣是二战之后第一个到访中国的日本首相。日本无条件投降27年后,这个中国曾经的敌人终于向中国政府表达了“求和”的意思。
两人在会谈。当时中方安排田中角荣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周笑着对田中说:“当初尼克松总统来的时候,也住在这里。”田中回答说:“尽管美国总统来得比我早,但我对国务卿基辛格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比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要久远得多啊。”
田中角荣离开中国,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送行。
三、全方位外交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等等。
2013年11月12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14个新成员,中国高票当选,任期为2014至2016年。
2、成就: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全方位外交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纽约迎风飘扬
2007年,中国出席西方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2019年9月21日,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成就: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全方位外交
2001年10月2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科技館舉行,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
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楼前合影。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宣读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领导人宣言》。
2016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外长会议
2019年6月14日至16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杜尚别举行。2019年6月14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杜尚别,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并对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2、成就:
(3)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全方位外交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及常任理事国会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
2000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9月6号到8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150多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规模之大创联合国历史之最。江泽民主席出席会议,是世纪之交我国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江主席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据新华社纽约2000年9月7日电,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国家首脑7日下午在美国纽约的华尔道夫饭店举行历史上的首次会晤。正在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晤是在中国倡议下举行的,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举行首脑会晤。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三、全方位外交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条海上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在乌镇举办。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缩写:AIIB)简称亚投行,是向亚洲各国家和地区政府提供资金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之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总部设在中国北京,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
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2017年7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定于7日至8日在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举行。
2014年11月19日—21日,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的高峰会议。
3、意义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全方位外交
国家主席习近平外交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