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4 23: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选择题。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2.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3.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洋务运动??????????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D.“大跃进”
4.观察下图,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当时进行了(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
5.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6.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八大
7.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面 1954 年毛泽东的“代表当选证书”可以见证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是( )
A.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结束封建专制制度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成立人民公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9.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如果为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2.“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3.1958年的民谣这样唱“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_______是金桥,通向共产主义路一条。”歌谣空白处应该是(??? )
A. 农业改造 B. 人民公社 C. 公私合营 D. “大包干”
14.《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吴承恩的故居在江苏淮安县河下镇打铜巷。几百年来,曾有无数景仰他的人来此凭吊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在某个历史时期,《西游记》成为“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里的“封”,吴氏故居也就“被毁为一片废墟”。这里的“某个历史时期”是指(  )
A.土地革命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6.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7.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B. 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 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18..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材料二 

材料三 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起来。
(2)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良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这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材料二图片中三位英雄模范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的人物是谁?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1.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材料三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综述》
(3)材料三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材料四
开国大典
(4)照片“开国大典”拍摄于什么时间?毛泽东在1956年的这次“发言”针对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什么阶段?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求至少答出两点)
22.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
(2)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材料二: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以史为鉴】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10:BCCCB; BCDBC; 11-18:AABDC; ACB
19.(1)图A是“文化大革命”;图B是“大跃进”;图C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主要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3)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
20. (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图(a):王进喜——“铁人”,图(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图(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艰苦奋斗,坚定信念,以国家利益为重。(言之有理即可)
(4)“文化大革命”。刘少奇。
(5)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健全民主与法制等。(言之有理即可)
21.(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1949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坚持中国共声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増強
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乂道路等。(答到两点即可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22.(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
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