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4 22: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春人教部编历史八下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练及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80年代
2、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4、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5、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洋务运动???????????????????????????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D.“大跃进”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7、以下口号或标语中,生动刻画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
A.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8、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9、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10、“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
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使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B.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使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4、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15、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的党支部支书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
A. 人民公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16、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这部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权基础是什么?这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根据材料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图一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2)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图二中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走的是什么道路?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020春人教部编历史八下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习练及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A
2、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答案】C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答案】C
4、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答案】D
5、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洋务运动???????????????????????????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D.“大跃进”
【答案】C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C
7、以下口号或标语中,生动刻画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
A.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答案】A
8、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答案】B
9、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答案】D
10、“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11、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答案】B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
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13、“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使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B.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使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答案】B
14、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答案】C
15、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的党支部支书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
A. 人民公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答案】B
16、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这部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权基础是什么?这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根据材料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答案】(1)工农联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图一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2)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图二中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走的是什么道路?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
(2)土地改革后: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后: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土地集体所有制。
(3)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克服农业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