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训练(学生版)
一、单选题
1.(2020·湛江市霞山高级职业中学初一月考)如下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CD的条件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020·山东省初二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①;②如果,则有;③如果,则有;④如果,必有,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9·武汉市梅苑学校初一月考)如图,AB∥CD,BF,DF 分别平分∠ABE 和∠CDE,BF∥DE,∠F 与∠ABE 互补,则∠F 的度数为
A.30° B.35° C.36° D.45°
4.(2018·四川省初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B.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5.(2017·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初一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2019·湖南省周南中学初一月考)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FB∥CE的是( )
A.∠F+∠C= B.∠ABF=∠C C.∠F=∠C D.∠A=∠D
7.(2019·湖北省初一期中)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A.2个 B.3个 C.4个 D.0个
8.(2019·河南省初一期中)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
C.若∠3+∠5=180°,则a∥c D.若∠2=∠4.则a∥c
9.(2019·北京初一期末)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时,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
请同学们分组在学案上(如图),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过点P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PQ;并思考直尺和三角尺在画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小菲和小明所在的小组是这样做的:他们选取直尺和含有45°角的三角尺,用平移三角尺的画图方法画出AB的平行线PQ,并将实际画图过程抽象出平面几何图形(如图).
以下是小菲和小明所在小组关于直尺和三角尺作用的讨论:
①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由初始位置靠着直尺平移到终止位置,实际上就是先画∠BMD=45°,再过点P画∠BMD=45°
②由初始位置的三角尺和终止位置的三角尺各边所在直线构成一个“三线八角图”,其中QP为截线
③初始位置的三角尺和终止位置的三角尺在“三线八角图”中构成一组同位角
④在画图过程中,直尺可以由直线CD代替
⑤在“三线八角图”中,因为AB和CD是截线,所以,可以下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0.(2019·山东省初一期中)如图,,C点在EF上,,BC平分,且.下列结论:
①AC平分;②;③;④.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1.(2018·江苏省初一期中)规律探究:同一平面内有直线、、,,,若,,,,,按此规律,与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12.(2018·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初一期末)如图,已知直线m∥n,直角三角板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则∠α=__.
13.(2018·沙雅县第二中学初一期中)如图,若AB⊥BC,BC⊥CD,则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14.(2019·安徽省初一期末)如图所示,点O为∠ABC内部一点,OD∥BC交射线BA于点D,射线OE与射线BC相交所成的锐角为60°,则∠DOE=____.
15.(2019·全国初一单元测试)如图是一块四边形木板和一把曲尺(直角尺),把曲尺一边紧靠木板边缘PQ,画直线AB,与PQ,MN分别交于点A,B;再把曲尺的一边紧靠木板的边缘MN,移动使曲尺另一边过点B画直线,若所画直线与BA重合,则这块木板的对边MN与PQ是平行的,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_.
16.(2019·湖北省初一期末)如图,直线,,,则____;
17.(2019·江苏省初一期末)如图,AB∥CD,则∠1+∠3—∠2的度数等于 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2019·山东省初一期末)如图,直线a,b所成的角跑到画板外面去了,你有什么办法量出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度数?
(1)请帮小明在图2的画板内画出你的测量方案图(简要说明画法过程);
(2)说出该画法依据的定理.
19.(2019·广东省初一期末)如图,点,分别是,上的点,,.
(1)求证:;
(2)若比大,求的度数.
20.(2019·广东省初一期末)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
(1)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的度数;
(3)若按住三角板不动,绕顶点转动三角,试探究等于多少度时,并简要说明理由.
21.(2019·辽宁省初一期末)阅读材料:
如图1,点是直线上一点,上方的四边形中,,延长,,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小白的想法是:“作(如图2),通过推理可以得到,从而得出结论”.
请按照小白的想法完成解答:
拓展延伸:
保留原题条件不变,平分,反向延长,交的平分线于点(如图3),设,请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22.(2019·全国初一单元测试)设、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
(1)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2)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3)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训练(教师版)
一、单选题
1.(2020·湛江市霞山高级职业中学初一月考)如下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CD的条件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
解:①∵∠B+∠BCD=180°,
∴AB∥CD;
②∵∠1=∠2,
∴AD∥BC;
③∵∠3=∠4,
∴AB∥CD;
④∵∠B=∠5,
∴AB∥CD;
∴能得到AB∥CD的条件是①③④.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关键是合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020·山东省初二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①;②如果,则有;③如果,则有;④如果,必有,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
根据∠1+∠2=∠3+∠2即可证得①;根据求出∠1与∠E的度数大小即可判断②;利用∠2求出∠3,与∠B的度数大小即可判断③;利用求出∠1,即可得到∠2的度数,即可判断④.
【详解】
∵∠1+∠2=∠3+∠2=90,
∴∠1=∠3,故①正确;
∵,
∴
∠E=60,
∴∠1=∠E,
∴AC∥DE,故②正确;
∵,
∴,
∵,
∴∠3=∠B,
∴,故③正确;
∵,
∴∠CFE=∠C,
∵∠CFE+∠E=∠C+∠1,
∴∠1=∠E=,
∴∠2=90-∠1=,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互余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熟练运用解题是关键.
3.(2019·武汉市梅苑学校初一月考)如图,AB∥CD,BF,DF 分别平分∠ABE 和∠CDE,BF∥DE,∠F 与∠ABE 互补,则∠F 的度数为
A.30° B.35° C.36° D.45°
【答案】C
【分析】
延长BG交CD于G,然后运用平行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如图延长BG交CD于G
∵BF∥ED
∴∠F=∠EDF
又∵DF 平分∠CDE,
∴∠CDE=2∠F,
∵BF∥ED
∴∠CGF=∠EDF=2∠F,
∵AB∥CD
∴∠ABF=∠CGF=2∠F,
∵BF平分∠ABE
∴∠ABE=2∠ABF=4∠F,
又∵∠F 与∠ABE 互补
∴∠F +∠ABE =180°即5∠F=180°,解得∠F=36°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做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8·四川省初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B.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故A不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B不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C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互相平行,故D不正确.
故选:C.
5.(2017·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初一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不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这是平行线的概念,故B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C正确;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故D正确;
故选:A.
6.(2019·湖南省周南中学初一月考)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FB∥CE的是( )
A.∠F+∠C= B.∠ABF=∠C C.∠F=∠C D.∠A=∠D
【答案】B
【分析】
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的条件满足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F+∠C=180°,不能得出FB∥CE,A不可以;
B、∠ABF=∠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可以;
C、∠F=∠C,不能得出FB∥CE,C不可以;
D、∠A=∠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但得出的是DF∥AC,D不可以.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寻找相等或互补的角去证明直线平行.
7.(2019·湖北省初一期中)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A.2个 B.3个 C.4个 D.0个
【答案】B
【分析】
【详解】
解:①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a∥b,a⊥c,那么b⊥c;正确;
②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本项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b⊥a,c⊥a,那么b∥c;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8.(2019·河南省初一期中)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
C.若∠3+∠5=180°,则a∥c D.若∠2=∠4.则a∥c
【答案】D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若a∥b,b∥c,则a∥c,正确;
B、若∠1=∠2,则a∥c,正确;
C、若∠3+∠5=180°,则a∥c,正确;
D、若∠2=∠4,不能判断出a∥c,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答.
9.(2019·北京初一期末)在探究平行线的判定——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时,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
请同学们分组在学案上(如图),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过点P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PQ;并思考直尺和三角尺在画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小菲和小明所在的小组是这样做的:他们选取直尺和含有45°角的三角尺,用平移三角尺的画图方法画出AB的平行线PQ,并将实际画图过程抽象出平面几何图形(如图).
以下是小菲和小明所在小组关于直尺和三角尺作用的讨论:
①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由初始位置靠着直尺平移到终止位置,实际上就是先画∠BMD=45°,再过点P画∠BMD=45°
②由初始位置的三角尺和终止位置的三角尺各边所在直线构成一个“三线八角图”,其中QP为截线
③初始位置的三角尺和终止位置的三角尺在“三线八角图”中构成一组同位角
④在画图过程中,直尺可以由直线CD代替
⑤在“三线八角图”中,因为AB和CD是截线,所以,可以下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B
【分析】
这种画法就是画同位角∠DMB和∠DEP相等,从而判断PQ∥AB,从而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小题进行判断.
【详解】
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三角尺由初始位置靠着直尺平移到终止位置,实际上就是先画∠BMD=45°,再过点P画∠BMD=45°,所以①正确;
由初始位置的三角尺和终止位置的三角尺各边所在直线构成一个“三线八角图”,其中CD为截线,所以②错误;
初始位置的三角尺和终止位置的三角尺在“三线八角图”中构成一组同位角,所以③正确;
在画图过程中,直尺可以由直线CD代替,所以④正确;
⑤在“三线八角图”中,因为AB和PQ是一组平行线,CD为截线,所以,可以下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所以⑤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也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
10.(2019·山东省初一期中)如图,,C点在EF上,,BC平分,且.下列结论:
①AC平分;②;③;④.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度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进行一一求解判断.
【详解】
根据, BC平分,且可得∠1+∠BCD=90°,∠BCD=∠DCF,
又∠DCF+∠ECD=180°,∴∠1=∠ECD,故AC平分,①正确;
∵AC平分,∴∠1=∠ECA,∵
∴∠1,∴,②正确;
∵EF∥AB,∴∠FCB=∠B,∴∠B=∠DCB,
∵∠1+∠DCB=90°,∴,③正确;
∵EF∥AB,∴∠ECA=∠CAD,∵∠1=∠ECA
∴∠1=∠CAD
∵∠CDB是△ACD的一个外角,∴∠CAD=∠1+∠CAD=2∠1,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角度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的特点进行求解.
二、填空题
11.(2018·江苏省初一期中)规律探究:同一平面内有直线、、,,,若,,,,,按此规律,与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答案】互相垂直.
【分析】
依据,,,,,可得,即可得到与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
【详解】
解:,,,
,
按此规律,,
又,,
,
以此类推,
,
,
故答案为:互相垂直.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得出规律:.
12.(2018·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初一期末)如图,已知直线m∥n,直角三角板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则∠α=__.
【答案】48°
【分析】
过C作CD与m平行,由m与n平行得到CD与n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再由∠ACB为直角,即可确定出∠α的度数.
【详解】
过C作CD∥m,
∵m∥n,
∴CD∥n,
∴∠ACD=42°,∠BCD=∠α,
∵AC⊥BC,即∠ACB=90°,
∴∠ACD+∠BCD=90°,
则∠α=90°﹣42°=48°.
故答案为:4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3.(2018·沙雅县第二中学初一期中)如图,若AB⊥BC,BC⊥CD,则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答案】AB∥CD
【解析】
∵AB⊥BC,BC⊥CD,
∴∠ABC=∠BCD=90°,
∴AB∥CD,
故答案为AB∥CD.
14.(2019·安徽省初一期末)如图所示,点O为∠ABC内部一点,OD∥BC交射线BA于点D,射线OE与射线BC相交所成的锐角为60°,则∠DOE=____.
【答案】60°或120°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BFE=60°或∠CFE=60°,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OE的度数.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BFE=60°时,∵DO∥BC,
∴∠DOE=∠BFE=60°;
当∠CFE=60°时,∠CFO=120°,
∵DO∥BC,
∴∠DOE=∠CFO=120°;
故答案为:60°或1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5.(2019·全国初一单元测试)如图是一块四边形木板和一把曲尺(直角尺),把曲尺一边紧靠木板边缘PQ,画直线AB,与PQ,MN分别交于点A,B;再把曲尺的一边紧靠木板的边缘MN,移动使曲尺另一边过点B画直线,若所画直线与BA重合,则这块木板的对边MN与PQ是平行的,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分析】
依据∠ABM=90°,∠BAQ=90°,即可得到∠MBA=∠QAB,进而得出MN∥PQ.
【详解】
∵∠ABM=90°,∠BAQ=90°,
∴∠MBA=∠QAB,
∴MN∥PQ(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2019·湖北省初一期末)如图,直线,,,则____;
【答案】15°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GF=∠B=30°,∠C+∠CGF=180°,求出∠CGF=45°,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B∥CD∥EF,∠B=30°,∠C=135°,
∴∠BGF=∠B=30°,∠C+∠CGF=180°,
∴∠CGF=45°,
∴∠CGB=∠CGF-∠BGF=15°,
故答案为: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17.(2019·江苏省初一期末)如图,AB∥CD,则∠1+∠3—∠2的度数等于 __________.
【答案】180°
【解析】
∵AB∥CD,
∴∠1=∠EFD,
∵∠2+∠EFC=∠3,
∠EFD=180°-∠EFC,
∴∠1+∠3—∠2=180°
三、解答题
18.(2019·山东省初一期末)如图,直线a,b所成的角跑到画板外面去了,你有什么办法量出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度数?
(1)请帮小明在图2的画板内画出你的测量方案图(简要说明画法过程);
(2)说出该画法依据的定理.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
【分析】
(1)在直线a、b上任取点A、B连接AB,分别测出AB与直线a、b所成锐角的度数,即可求得两条直线所成角的度数.
(2)该画法利用的原理是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详解】
(1)如图,在直线a,b上各取一点A,B,连结AB,测得∠1,∠2的度数,则180°﹣∠1﹣∠2即为直线a,b所成角的度数.
(2)依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悉定理是解题关键.
19.(2019·广东省初一期末)如图,点,分别是,上的点,,.
(1)求证:;
(2)若比大,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70°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从而得到,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AED=180°,∠A=∠BFD,得到,结合条件比大,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1)证明:
(2)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熟练地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然.
20.(2019·广东省初一期末)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
(1)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的度数;
(3)若按住三角板不动,绕顶点转动三角,试探究等于多少度时,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理由详见解析;(2)135°;(3)等于或时,.
【分析】
(1)依据∠BCD=∠ACB+∠ACD=90°+∠ACD,即可得到∠BCD+∠ACE的度数;
(2)设∠ACE=,则∠BCD=3,依据∠BCD+∠ACE=180°,即可得到∠BCD的度数;
(3)分两种情况讨论,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当∠BCD等于150°或30°时,CE//4B.
【详解】
解:(1),理由如下:
,
;
(2)如图①,设,则,
由(1)可得,
,
,
;
(3)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所示,当时,,
又,
;
②如图2所示,当时,,
又,
.
综上所述,等于或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定理并且能够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1.(2019·辽宁省初一期末)阅读材料:
如图1,点是直线上一点,上方的四边形中,,延长,,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小白的想法是:“作(如图2),通过推理可以得到,从而得出结论”.
请按照小白的想法完成解答:
拓展延伸:
保留原题条件不变,平分,反向延长,交的平分线于点(如图3),设,请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
【答案】阅读材料:,见解析;拓展延伸:.
【分析】
(1)作,,,由平行线性质可得,结合已知,可证,进而得到,从而,,将代入可得.
(2)过H点作HP∥MN,可得∠CHA=∠PHA+∠PHC,结合(1)的结论和CG平分∠ECD可得∠PHC =∠FCH =120°-,即可得.
【详解】
解:【阅读材料】
作,,(如图1).
∵,
∴.
∴.
∵,
∴.
∴.
∴.
∵,
∴.
∵,
∴.
∴,.
∴.
∵,
∴.
【拓展延伸】
结论:.
理由:如图,作,过H点作HP∥MN,
∴∠PHA=∠MAH=,
由(1)得FC∥MN,
∴FC∥HP,
∴∠PHC=∠FCH,
∵,CG平分∠ECD,
∴∠ECG=20°+,
∴∠FCH=
=180°-()-(20°+)
=120°-
∴∠CHA=∠PHA+∠PHC=+(120°-)=120°-
即:.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运用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进行推导.余角和补角计算的应用,常常与等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相关联.解题时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22.(2019·全国初一单元测试)设、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
(1)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2)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3)若,,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平行 平行 垂直
【解析】
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由,得出a∥c;根据垂直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可由,得到a∥c;根据,,得到a⊥c.
故答案为:平行,平行,垂直.
点睛:由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求解(1),因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求解(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