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4 22: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
②毛泽东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④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知识回顾
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已知3亿人, 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你能想象在不成片的几亩多地上使用拖拉机的情景吗?
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①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改造形式
改造目的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一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相关史事: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 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 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
.....................
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 没有入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入社。有的农民还说:“不叫参加拥也要拥进去!”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01
02
03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初级农业合作社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高级农业合作社产队使用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私有
公有
时间
方式
目的
过程
原则
结果
1953年-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化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渐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原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材料二:在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限制,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限制,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
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建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原因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二.公私合营
(1) 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时间:1954年起
(3)方式: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二.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什么是公私合营?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意义
行业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意义:(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变。
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绝对统治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意义:(2)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 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
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
办大社,并大社,结果造成各种消极现象,如生产品种减少,产品质量下降,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感到不便。具体来说:步子太快,工作粗糙,在公私合营时 “裁并”的企业、商业网点太多,使得门市部、零售点太少;大量没有剥削的小商贩、小业主也当作剥削者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益经验,注意吸收不够;对原有工商业者的处理欠妥当,没有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拓展延伸: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拓展延伸: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改造的特点
三大改造——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随堂练习
1.“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人社农户达 96.3% ,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公私合营
B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互助组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A
5.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土地( )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6.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针对( )  
①农业②工业③手工业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A
作业:(2.27-2.29)
1、将第5课导学案知识点写到笔记本上;
2、背诵第5课相关知识点;
3、对第6课进行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