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决策
改革开放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强国之路
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改革以前农村实行的是什么体制?这种体制有什么特点?
特点: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体制:人民公社
依据材料分析人民公社化体制有何弊端?
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顺口溜
弊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一、旧体制的突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思考:小岗人签订这份协议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签下了这份协议?
为什么小岗人觉得分田到户会杀头坐牢?
一、旧体制的突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分田到户,自负盈亏。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分田到户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邓小平提到:凤阳县搞大包干,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
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中央肯定,大包干迅速蔓延全国。
2.推广: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一、旧体制的突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
一、旧体制的突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是什么?
特点是什么?
农民的责任、权利、利益分别是什么?
权:土地的使用权
3.内涵:
土地公有制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责
利
问题探究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一、旧体制的突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作用:
1984年10月1日载着“联产承包好”的彩车驶过天安门广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950-1952年
1953-1956年
1958年
1978年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
梳理归纳
一、旧体制的突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华西村是乡镇企业佼佼者,旗下的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一、旧体制的突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
一、旧体制的突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厂
1.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企业生产效率低,缺少生机。
2.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请结合课本40页的“材料研读”思考。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里吃大锅饭的情况,生产纪律涣散。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0页第一、二段的内容,找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2.措施: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
国营企业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2.措施:
2.措施: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按劳分配
一、旧体制的突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单元
4.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一、旧体制的突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2016年年营业额突破千亿,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二、新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1.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二、新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内涵
二、新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
市场
看不见的手
看得见的手
深化认知
第三单元
4.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新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堂小结
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政企分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1978—1987
改革开放启动和全面展开阶段
1987—1992
波折、总结和
目标确定阶段
1992—20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阶段
2002—20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
2012—.......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
结果
1、1979年底,包产到户,还只是个别地方尝试,比重占全国9%。到1984年底,比重增加至95%以上。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 )
A.是农民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2、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政企分开 B.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