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4 22: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歌描述了古代农民怎样的生活境况?造成这一处境的根源是什么?
李自成
“均田免粮”
洪秀全
“有田同耕”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其意义;
2.梳理中共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1952)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其意义;
2.梳理中共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原来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生产力
2.新解放区的亿万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满足农民要求
3.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铺平道路,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巩固新生政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梳理土地改革的过程。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除部分少数民族外)
1950年
1950冬
1952年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拔界碑
斗地主
烧地契
量土地
分土地
分工具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财产;富农出租的小量土地一般也保留不动,半地主式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的:减少土地改革的压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占有土地,自己参加劳动,也有富余土地出租,也存在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特点
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改变,但土地私有性质没有改变。
思考: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归纳比较
材料二: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只有轻工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农民需要的大量工业品,交换农民生产的原料和粮食,并积累继续发展工业的资金。
——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第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7%。
——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惠农强农的政策呢?
2004—2019年,我国连续16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提示:
从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如何加速农村经济的
发展等方面提出
你的建议。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为“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建议。
土地改革
经过:
开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重点地区:新解放区
结束: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2)巩固了人民政权;(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
原因:
知识结构
1、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
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打土豪运动
C.决定抗美援朝 D.举行开国大典
2、小张是新华社的记者,土地改革后,他到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原来的地主一无所有,生活艰难
C.赤贫的农民也住上房屋,有了自己的耕牛
D.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随堂检测
A
B
随堂检测
3.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胜利,其共同作用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4.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