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
“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温饱问题仍没有解决
改革前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导入新课
“生死状”
1978年12月,还未外出逃荒的18户农民集聚,拟定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旧体制的突破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分田到户后,群众干活“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
旧体制的突破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保证国家、集体的
政社合一,土地公有
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人 民 公 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
内容讲解
(1)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土地公有制,农民有使用权)
(2)发展:由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之后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实施: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增长的粮食。
——摘自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好处: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影响: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想一想:建国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调整?
1950-1952土地改革
1953-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
公有
公有
公有
1、改革首先开始于什么地方?农村改革目的是什么?
2、农村改革重大举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安徽凤阳小岗村。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思考
海信集团的前世今生
改革前的海信
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宋学春、王彦田《海信集团改革发展纪实》
问题一:
国家管太多
企业没有自主权
计划经济
企业可以直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化,决定生产和经营的品种和数量。
——教科版《思想品德》
市场经济
——青岛无线电二厂
材料:1989年,海信销售部门在北京、西安和东北等地的销售分公司业绩出色,集团一次性奖励这些分公司的负责人2 0万~3 0万元。
——宋学春、王彦田《海信集团改革发展纪实》
问题二:员工没有积极性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人民日报》刊登
材料:1994年,海信就将两家下属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将其产权全部出售给职工,职工都拥有了股份,其中两位厂长分别持有15%的股份。连续4年,这两家产权所有者完全变更的企业年年效益大幅增长。
——宋学春、王彦田《海信集团改革发展纪实》
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员工收入相联系,企业经营好,员工收入就多。
旧体制的突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
形式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单一公有制经济
高度集中,政企不分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内容: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
国营企业
1997年:海信电器股票上市
2006年:荣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并排名第一
2008年:海信集团入选中国“十大国企典型”之一
2016年:成为欧洲杯顶级赞助商
2018年:成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荣获中国家电行业“最佳海外形象”第1名
1977-1991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统计(亿元)
改革的路子是正确的!
旧体制的突破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4.中心环节:
5.意义:
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1.(提出)确立:
(1)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新体制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生活沧桑巨变
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意义:
新体制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盘点提升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政企责任不分
分配制度“大锅饭”
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企业没有自主权
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
?
?
?
?
?
?
P41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
随堂检测
2.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C
3.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