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复习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复习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4 22: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名人传》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下面是XXXX带来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金色的九月,慵懒的阳光透过窗子,照着一本散发墨香的书——《名人传》。《名人传》这本书给我以很大的启迪,特别是《贝多芬传》颇受我的青睐。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许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贝多芬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声中完成了《第九交响曲》,当《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了泪,演奏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向听众,全场突然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场面之热烈,恍如暴动。贝多芬一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但是贝多芬最终获得成功。
贝多芬成功的事迹,或许或已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志力,有目标,目标一定能实现。自古以来,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士,在自己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定了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毛泽东16岁时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周
恩来12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
第10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指导丛书P41-42
社会主义
政治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部分:制度的确立
公有制——三大改造
考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的发展)
(一)基础再现
浏览教材18-20页完成下一页表格
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1953-1957年底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 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
原因
时间 目的
基本任务
特点
主要成就
结果
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
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二)能力提升
(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交通)从北京向外延伸、铁路、大桥、公路。
原因:地理位置优势,接近苏联利于援助;
巩固政权需要,国家战略决定。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主要分布特点:
考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的民主)
(一)基础再现
浏览教材21-22页迅速找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954年
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形成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时间:
内容:
影响:
【易混易错】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中苏两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考点三 三大改造(核心:公有制)
(一)基础再现
1、阅读教材23-26页找出三大改造的时间和内容
1953-1956年年底
2、把下列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补充完整。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时间:
内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3、依据下面材料概括三大改造的实质和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于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考点三 三大改造(核心:公有制)
自给自足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
(二)能力提升 思考、交流,理清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过程。
【易混易错】
(1)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仍属于私有;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才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而不是新中国成立。
考点三 三大改造(核心:公有制)
第二部分:建设的探索
考点四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基础再现
1、浏览教材27-31页找出与年代尺上的时间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区分哪些是正确的探索?哪些是探索中的失误?
1956
1958
1961
1965
1966
1971
1976
良好开端
总路线的提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中共
八大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文革开始
严重失误
全面调整
恢复发展
严重灾难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探索的道路不一定一帆风顺,在曲折中前进
政策制定等一定要认清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不可急于求成
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一)基础再现
2、在教材31页中找出探索时代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 雷锋
考点四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二部分 整合联系
1、概括归纳,你觉得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流行词会是什么?
建国、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集体化、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知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第二部分 整合联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1)经过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基本恢复。
(2)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4)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元知识结构图
制度的建立
经济
建设的探索
正确
失误
政治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
《名人传》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下面是XXXX带来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金色的九月,慵懒的阳光透过窗子,照着一本散发墨香的书——《名人传》。《名人传》这本书给我以很大的启迪,特别是《贝多芬传》颇受我的青睐。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许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贝多芬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声中完成了《第九交响曲》,当《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了泪,演奏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向听众,全场突然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场面之热烈,恍如暴动。贝多芬一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但是贝多芬最终获得成功。
贝多芬成功的事迹,或许或已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志力,有目标,目标一定能实现。自古以来,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士,在自己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定了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毛泽东16岁时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周
恩来12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
2020指导丛书 P42-43答案
1C 2C 3C 4A 5D 6D
7、(1)①1954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①民主性;广泛性。 ②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立足中国国情;集中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
(4) 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