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5 18: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大道之行也
初二年级 语文
尽管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举行,东京奥组委却没有停下他们前进的脚步。名为“畅享大同世界”的活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内容核心是为世界196个国家以各自特色为主题制定和服,以此来体现日本文化与他国文化的融合。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了解时代背景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太史公自序》
仅据鲁史《春秋》的记载,在242年里,列国间的军事行动就有 483 次。
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职分
理清层次
孔子是如何描述“大同社会”的?文章可以分为几层?
(一)“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大同社会”的前提
(三)“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所达到的境界
(二)“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会”的前提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同社会”的前提
“天下为公”
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社会里政权、财富公有。不存在争权夺利的现象。
“大同社会”的前提
“选贤与能”
建立公开、公正的选举制度。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振兴国家。
“讲信修睦”
讲究诚信,和睦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大同社会”的前提
核心思想:公正、平等、和谐
第一层是孔子对“三代之英”时期社会风貌的提炼升华,是对“大同”思想的精简概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动词:以……为亲
动词:以……为子
女子出嫁
子女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总结:重视人民的生活保障和道德修养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财货
“大同社会”所达到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与社会现实对比,突出“大同社会”和平、安定的特点。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犹和也,平也。
伤害
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对比“大同社会”和“桃花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描绘景象
“大同社会”是孔子在研究了社会的变革后, 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构想。陶渊明描述的是具体的景象。
对比“大同社会”和“桃花源”
“桃花源”带有很强的隐逸色彩,是一个安居乐业的避难所。“大同社会”作为一个理想社会的形态,是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忽逢桃花林……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
王文锦先生认为,《礼运》中“这类光辉的语言,并不因为年长日久而失去亮度,它极为精炼地反映了我们祖先对美满而公正的社会的强烈向往”。
大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幸福不平而自平,权利不等而自等,自此演进,不难致大同之世。”
——孙中山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战“疫”的实践深刻昭示:团结合作,才能驱散病魔;命运与共,才能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