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课 囚绿记 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课 囚绿记 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5 06: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囚 绿 记
陆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如何将情从景物中传达出来。
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学习目标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
生命真纯,节奏美好。
陆蠡的成功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李健吾
关于作者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讯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
作者简介
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陆蠡( ) 移徙( ) 涸辙( )
茎叶( ) 嵌着( )婆娑( )
瞥见( ) 纤细(  ) 淅沥( )
猗郁(  ):
蕈菌(  ):
熟悉字词


hé zhé
jīng
qiàn
pó suō
piē
xiān
xī lì

xùn
茂盛的样子。
蘑菇。
揠苗助长(yà):
急不暇择(xiá):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囚绿”是因为喜爱。
整体感知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品囚绿之味
怀绿( 14 )
囚绿(8 -12)
放绿( 13 )
寻绿(1 - 4)
赏绿(5 - 7)
2.快速浏览课文,体会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
喜悦、满足(寻绿)
快活、留恋、欢喜(赏绿)
喜悦、可怜、恼怒(囚绿)
尊敬、祝福 (放绿)
怀念 、期盼(怀绿)
赏囚绿之韵
1.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喜爱呢?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囚绿”后,常春藤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被囚前
被囚后
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长得更快。
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绿”的特点
蓬勃、向阳、固执
2.难道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
提示: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时代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
一寸山河一寸血
希望、生命
自由、光明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象征
蓬勃
向阳
固执
悟囚绿之魂
本文给你带来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现实生活中你能找到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请举例说明。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了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沦陷的祖国河山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和自由的情怀。
课 后 练 笔
选取自己喜爱的某一植物,自拟题目,叙述与之接触、相处的经历,写出自己情感的心路历程。



T
H
A
N
K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