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北冥有鱼(1)
初二年级 语文
庄子简介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关于《逍遥游》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初读——听读 欣赏
北冥(mínɡ)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抟(tuán)/ 扶摇而上者 / 九万里,
去 / 以六月息 / 者也。
其远 / 而无所至极邪?
再读——朗读 思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描写的内容
“鹏”
大鹏的变化及外形特点。
引用《齐谐》之言,
描写大鹏的活动。
想象大鹏飞入高空,
俯瞰大地的景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三读——细读 理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冥:同“溟”,海。
或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序》
鲲:大鱼名。
“东方有大鱼焉,行者一日过鱼头,七日过鱼尾。产三日,碧海为之变红。”
——《玄中记》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怒:《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1. 愤怒。 例如: 恼羞成怒
2. 形容气势很盛。例如: 百花怒放
狂风怒号
细读 理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变化莫测——鱼变成鸟
硕大无比——不知几千里 垂天之云(夸张 比喻)
细读 理解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是:这。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怪:指怪异的事物。
徙:迁移。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上:向上。
“徙”字的变化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细读 理解
志怪:志,记载。
处处志之:志,做记号。
寻向所志:志,标记、
记号。
去以六月息:去,离开。 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细读 理解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引用《齐谐》之言,描写大鹏的活动。
细读 理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运的风力南飞
水击之力
凭借六月的大风
三千里
九万里
借
力
逍
遥
(夸张)
细读 理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
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细读 理解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重。此句旨在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强调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为什么要写“野马”“尘埃”呢?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这种极轻微的物体,尚且须依靠气息吹动,即“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那么背部几千里的大鹏更要借助长风了。这句话通过对比、映衬,强调了万物均要有所依靠。同时,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要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一定的束缚之中。
细读 理解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细读 理解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苍:湛蓝。 (蒹葭苍苍:苍苍,茂盛的样子。)
素湍绿潭:素,白色。(《三峡》)
其色墨:墨,黑色。 (《核舟记》)
其色丹:丹,红色。 (《核舟记》)
细读 理解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其,指代大鹏。
细读 理解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
天地浑茫的感慨。
层次整理
1.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
2.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3.大鹏仰观苍天的感慨。
北冥有鱼
四读——重读 积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古今异义
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野马也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哺乳动物。
古今异义
其正色邪 古义:真正的颜色。
今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
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字。
文言判断句
不知其几千里也。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也”或“者,也”
文言判断句
为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小 结
读
听读 欣赏
朗读 思考
细读 理解
重读 积累
学习建议
1. 学习文言文,要多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2. 学习文言文,要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 业
参考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思考作者笔下的“鹏”是什么样的形象?通过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和“鹏”相关的诗句?请记录下来。(共34张PPT)
北冥有鱼(2)
初二年级 语文
朗读 感知——“鹏”的形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鹏”是由“鲲”变来的,所以内心深处还有“鲲”的影子。
——杨美仪
“鹏”的形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鲲”化为“鹏”
由“鲲”演变而成
“鲲”, 大鱼的名字。
“鹏”
共同点:不知几千里
“鲲鱼朝发于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宋玉《对楚王问》
“鲲”化为“鹏”
“鲲,鱼子。”
——《尔雅 · 释鱼》
“鱼子未生者曰鲲。”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庄子谓绝大之鱼为鲲,此则齐物之寓言,所谓汪洋自恣以适己者也。”
—— 郭庆藩《庄子集释》
“鹏”的形象——大
形体巨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夸张)
气势壮美:“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比喻)
“水击三千里, (夸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补充印证)
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
“鹏”的形象——奇
“鹏”——宏大—— 变化神奇
蛰伏等待
一飞冲天
“野马、尘埃”——微小—— “以息相吹”
对比映衬—— “鹏” ——善借长风
再读 体会——“鹏”的象征意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再读 体会——“鹏”的象征意义
海运而击水三千
振翼则抟飞九万
冲天而起
直图南冥
能力出众——伟岸坚强
“鹏”的象征意义
志存高远——追求理想
横空出世
抱负恢弘
一往无前——百折不挠
“鹏”的象征意义
击水三千
不屈不挠
“鹏”的象征意义
审时度势——汲取力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
“鹏”的象征意义
能力出众——伟岸坚强
志存高远——追求理想
一往无前——百折不挠
审时度势——汲取力量
鲲鹏精神
鲲鹏精神
庄子思想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即鲲鹏精神。这是庄子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重大贡献。鲲鹏精神是大气磅礴的精神,是志存高远的精神,是积厚持久的精神。
大鹏形象的影响
大鹏形象的影响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毛泽东
大鹏形象的影响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李峤
“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
——阮修
大鹏形象的影响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读《上李邕》,体会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形象的影响
成语:鹏程万里 鲲鹏展翅 扶摇直上
文学及影视剧作品中也有鹏的形象。
庄子与《逍遥游》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认为:人要想实现逍遥,就必须摆脱外物的限制,要实现无所待,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无功、无名、无己。
庄子与《逍遥游》
《逍遥游》——“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指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人应当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
庄子与《逍遥游》
庄子作品的风格
【补充文段1】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作品的风格
【补充文段2】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作品的风格
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境界开阔。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李 白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 迅
庄子作品的风格
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充满哲思与智慧。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司马迁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郭沫若
小 结
分析“鹏”的形象
了解庄子及《逍遥游》
总结庄子散文的特点
朗读感知
思考探究
补充阅读
学习建议
阅读完整文章——丰富理解的角度
阅读补充篇目——拓展了解的广度
阅读名家评论——增加思考的深度
推荐书目
《独与天地相往来》
作者:刘建华
《庄子的世界》 作者:王景琳 徐匋
《逍遥游》 作者:熊 逸
作 业
请你思考:大鹏到了南冥会怎么样?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发挥你的想象,以“一只鹏的自白”为题,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