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2.会运用运算定律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3.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难点:会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9页例4、“做一做”和第80页“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填一填。36+54=54+_____43+24+76=43+(____+____)指名学生回答,全班订正。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计算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同样适用。观察下面两组算式:3.2+0.5 0.5+3.2(4.7+2.6)+7.4 4.7+(2.6+7.4)提问: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计算,再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说一说,展示学生的算法:(1)3.2+0.5 = 0.5+3.2↓ ↓ 3.7 3.7发现:交换两个加法的位置,和不变。(2)(4.7+2.6)+7.4 = 4.7+(2.6+7.4)↓ ↓14.7 14.7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小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2.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4,引导学生探究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的应用。(1)提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依据是什么呢?学生先独立试算,再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展示算法:方法一: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为是同级运算,所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0.6+7.91+3.4+0.09=8.51+3.4+0.09=11.91+0.09=12方法二: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观察4个加数,发现0.6和3.4,7.91和0.09结合到一起分别能凑成整数,因此交换7.91和3.4的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比较简便。0.6+7.91+3.4+0.09=(0.6+3.4)+(7.91+0.09)=4+8=12(2)再问:上面的计算方法,哪种更简便呢?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方法二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既方便又快捷。小结:在小数运算中,根据数的特点、合理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1题。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2题。4.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3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呈现几组有特点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再通过举例验证探索得到的规律,从而明确: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接着直接呈现1个有特点的小数连续相加的算式,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类推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3.培养学生类推、归纳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不能遵循末尾对齐的道理。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3页例2、“做一做”和第74~75页“练习十七”的第5~7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17.36+12.36= 24.68-12.73=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全班订正。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那么对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上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例2(1),引导学生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买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6.45和8.3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45+8.3。(2)引导学生探究6.45+8.3的笔算方法。提问:当两个小数位数不同时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着计算,并把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与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方法:在6.45+8.3中,6.45是两位小数,8.3是一位小数。列竖式时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教师同时板书:2.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例2(2),引导学生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就是求6.45比8.3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3-6.45。(2)引导学生探究8.3-6.45的笔算方法。提问: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时,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方法:这是一道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减法,列竖式时为了使相同数位对齐,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时,8.3的百分位上没有数,为了便于计算,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在8.3的百分位上添“0”占位,这样就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再依据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教师同时板书:小结:计算不同位数的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1)列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2)从末位算起,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3)被减数位数不够时,末尾添“0”,更容易计算。(4)得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5题。3.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6题。4.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7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通过上节课对相同位数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对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把重点放在引导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同时监督与纠正。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第3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综合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6页例3、“做一做”和第77页“练习十八”的第2~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竖式计算。12.1+3.86= 11-6.8= 638+(857-449)=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全班订正。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9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9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3(1),引导学生探究没有括号的小数混合运算。(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买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7.45、5.8与4.69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7.45+5.8+4.69。(2)引导学生探究7.45+5.8+4.69的计算方法。学生先试算,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学生板演,并展示算法:方法一:列竖式计算。7.45+5.8+4.69=17.94?方法二:脱式计算。2.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3(2),引导学生探究有括号的小数混合运算。(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求找回多少钱,可以从付的20元中分别减去两本书的价钱,也可以先求出买这两本书的价钱之和,再用20减去这两本书价钱的和。(2)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方法二:20-(6.45+8.3)=20-14.75=5.25(3)提问:仔细观察以上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得到: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小数减法中同样适用。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八”第2题。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八”第3题。4.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八”第4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购书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归纳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发现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整数连减法的经验,推理出整数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减法同样适用,并通过举例来验证,培养学生的归纳、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3.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2页例1、“做一做”和第74页“练习十七”的第1,2,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368+2542= 5138-2057=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9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9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1(1),引导学生探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买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6.45与4.29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45+4.29。(2)引导学生探究6.45+4.29的笔算方法。提问:想一想整数加法是如何计算的?怎样写竖式?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加起;②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③在小数加法竖式中,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加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时板书:2.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1(2),引导学生探究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就是求6.45比4.29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6.45-4.29。(2)引导学生探究6.45-4.29的笔算方法。提问:小数减法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减起;②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③在小数减法竖式中,得数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时板书:小结: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2)从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3)得数的小数点与加数或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1题。3.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题。4.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4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经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究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