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6 20:10: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晚春》
唐·韩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品味语言、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理解诗歌描绘的内容。
3.揣摩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树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
简介诗人
韩愈(768-824),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
退之
韩昌黎
示范朗读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朗读诗歌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①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这里喻指雪花。

杨花:指柳絮。
榆莢:
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
于叶而生,连缀成串,
形似铜钱,俗呼榆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草树: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此指花草的芳香。
才思:才气,文思,这里指花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赏析诗歌
方法指导:
1.品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2.深入品读后两句诗,体会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品修辞之妙
“知”:“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预感春将归去,还能想法挽留。
“斗”:它们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挽留春光。
“才思”杨花榆荚虽无艳丽姿色,却能知道(“解”)使出唯一本领——作雪飞。
写作背景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49)。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所感之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理解后两句诗深意
你觉得在诗人的眼中,“杨花榆荚”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对它们寄寓怎样的情感?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仍化作 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无才思”和“惟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正面角度)
有人认为这是劝告人们珍惜光阴,勤学上进,以免象“杨花榆荚”那样才疏学浅,白首无成。(反面角度)
惜时说
“杨花榆荚”,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如人之无才华。
揶揄说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包羞,不畏芳菲红紫而“班门弄斧”,避短扬长,为“晚春”添色,这勇气岂不可爱?作者借花喻人,满怀钦赞怜惜之情。
怜惜说
“杨花榆荚”虽无“红紫”“芳菲”,却不甘消极无为,化作漫天雪花,尽情起舞,这种勇气近乎悲壮。
不管是“草树”还是“杨花榆荚”,它们所表现的那种身处困境仍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面对挫折而不甘消沉的坚韧精神,濒临危亡仍顽强迸发的生命力量,正是韩愈屡遭打击却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的写照。
写照说
寓意说
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奇险诗派的开创者,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无原因。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启示
1.珍惜时光,抓住时机,创造美好未来。
2.杨花榆荚虽然平凡,但尽力为春天 添色,勇气和精神值得赞扬。
3.生命不分高低贵贱,都一样有绽放的权利,凡是花开,都一样美好。
拓展延伸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解题
点明季节
送 给,恭敬语
诗人张籍,在族兄弟中排行十八,当时任水部员外郎。
写作背景
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
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赏析诗歌
1.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早春景色?
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或写作手法?
结束语
杨花榆荚,自信自强;
平凡你我,也应争春。
向上吧,少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