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
1.计算。
2.计算。
我吃了 3 块饼。
我吃了 1 块饼。
我吃了2块饼。
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1)一家三人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三人吃完后,还剩下多少张饼?
爸爸吃了 张饼,妈妈吃了 张饼,小红吃了 张饼。
爸爸吃三块
妈妈吃一块
我吃了两块
可以把1看成
同分母分数连减,可以按照整数连减的计算顺序从左到右计算,也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分子连续减去减数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归纳总结
同分母分数连加可以按照整数连加的计算顺序从左到右计算,也可以直接把每个加数的分子连加起来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下图。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通过口算把算式填在右面的方框里。
3.计算。
4.在 里填上“>”“<”或“=”。
>
<
=
=
<
<
5.新风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情况如下。
(1)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几分之几?
(2)一、二年级学生人数共占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3)(答案不唯一)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人数共占几分之几?
6.有红、黄、蓝三条丝带。红丝带比黄丝带长 m,蓝丝带比黄丝带短 m,红丝带与蓝丝带相差多少米?
四、游戏活动
1.用分母相同的分数组成算式并计算。
2.算式接龙。
同分母分数连加或连减可以按照整数连加或连减的顺序逐步计算,也可以用被减数的分子连加或连减减数的分子得到分子,分母保持不变。
在计算过程中,“1”可以根据计算的需要化为任意一个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
五、课堂小结
1.在 里填上“>”“<”“=”。
>
<
>
?备选练习
2.一个哈密瓜,爸爸吃了这个哈密瓜的 ,妈妈和乐乐都吃了这个哈密瓜的 。这个哈密瓜吃完了吗?
答:这个哈密瓜没有吃完。
3.小美、小雅、小翠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准备了三种颜色的花束。其中红花和黄花占总数的 ,红花和绿花占总数的 。红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答:红花占总数的 。
谢谢!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例1和P91~92“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计算能力。
2.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
1.回顾旧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说说?
指名学生汇报。
2.计算练习。
师:都会计算吗?完成教科书P91“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学生自主计算。
(2)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一方面是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是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没有掌握的学生再依次引导。
3.揭示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中,小红一家吃饼,我们只是探究了爸爸、妈妈吃的情况,其实呀,小红也吃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还是这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小红吃了2
块。爸爸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妈妈呢?小红呢?
【学情预设】有了上节课的经验,学生能很快说出,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小红吃了张饼。
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因为涉及三个条件,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可能大部分是两个分数相加、减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连加或连减的问题。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求三人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把、和三个分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求还剩下多少张饼,就是用整张饼减去三个人吃的总和,用减法计算。教师要提示,整张饼用什么数表示,让学生理解整张饼就是单位“1”,用1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1---
【设计意图】承接前面的例题素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沟通知识前后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结合整数的连加、连减进行类推迁移。
3.独立尝试,探究算法。
师:这两道算式到底等于多少?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会计算整数的连加、连减,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独立尝试解决时,一般学生都会计算,只是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4.合作交流,归纳算法。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谁愿意先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选择典型算法,组织学生分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计算加法时,3个加1个是4个,再加2个就是6个,还是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计算减法时,1相当于,也就是8个减去3个就是5个,再减去1个就是4个,最后减去小红吃的2个,剩下2个。
预设2:三人一共吃了,剩下的就是。
指名学生板演。
++ 1---
= =--
= =-
= =
【设计意图】按学生思维层次安排汇报顺序,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的计算都是正确的。谁能说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5.分数连加,变式应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P92“练习二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第一问分数连加,学生的计算可能有两种情况。
预设1:依次计算++=+=。
预设2:一次计算++==。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连加,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分子连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巩固了知识,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1~92“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学生完成后,集中评价,对于出现的计算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里,该怎么更正。
【学情预设】第4题:本题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填到右边的方框里。
第6题: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教师注意强调约分的重要性。
2.完成教科书P92“练习二十三”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先算出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再比较结果的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
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较大,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1~92“练习二十三”第5、11题。
教师分别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整理数学信息,再计算解答。
【学情预设】第5题: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单位“1”是全校学生的总人数。第(1)题学生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答。第(3)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第11题: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中都涉及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知识,通过练习,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含义,沟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巩固算法。
四、游戏活动
同桌合作,完成教科书P92“练习二十三”第9、10题的活动,如果课堂时间充裕,教师跟学生一起玩游戏。
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 1---
= =--
= =-
= =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是课标教科书删减的例题,但是在计算、解决问题的时候,又经常有这样的计算题,在后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也要以此为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中,以例题的素材为依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和算法。由于学生对于这样的运算有一定基础,也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所以,整节课教学比较轻松,练习处理也比较到位。
?作业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二、一个哈密瓜,爸爸吃了这个哈密瓜的,妈妈和乐乐都吃了这个哈密瓜的。这个哈密瓜吃完了吗?
三、小美、小雅、小翠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准备了三种颜色
的花束。其中红花和黄花占总数的,红花和绿花占总数的。红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 < <
二、++= <1, 这个哈密瓜没有吃完。
三、方法一:1-= -=方法二:1-= -=
方法三:+-1=
红花占总数的。
【教学提示】
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将结果写在教科书上。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两步以上计算,要知道学生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提示】
此题跟前面例题类似。放手让学生自主解答再展示交流。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