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5 22:10: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浮》单元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3、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证据。
2、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注重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液体的性质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证明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多种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一水槽清水,一水槽浓盐水,课件;
小组准备:一个酒精灯,两个勺子,一盒火柴,两支滴管,一个150毫升烧杯,一个马铃薯,一支玻璃棒、食盐50克,白糖50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出示马铃薯以及两杯液体)
师: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请看(出示一个马铃薯)这是什么?生:马铃薯(土豆)。现在我就把这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请你仔细看:放到1号杯中,马铃薯怎么样了?生:沉下去了。老师把马铃薯拿出来擦干,并吹口“仙气”接着放入2号杯子中,大家看,马铃薯怎么样了?生:浮起来了。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进行猜测。
师:到底你们的猜测是对还是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魔术引入课题并通过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进行的时候说明自己的理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测的科学习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一观察比较两杯液体:
师:同学们都认为马铃薯沉浮情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个烧杯中的液体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两杯液体是不同的呢?
生答,教师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加热法来进行比较。
师:出示实验材料。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汇报实验方法,师生共同完善。
复习酒精灯的使用,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生实验,教师指导。
师:个小组组长来取1号杯中的液体,液体加热蒸发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析讨论,汇报结果。
师:小组长取2号杯子里的液体,液体加热蒸发后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生:发现了白色的小颗粒。
师:这白色的颗粒可能是什么?
生:白糖、精盐、味素。。。。。。
(设计意图:对两种不同液体的比较,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种方法,在这里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环境下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实验中的危险和不必要的失误。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作出科学判断,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
三、实验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师: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想试一试吗?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调制一杯这样的液体。
(设计意图:同时用食盐和白糖来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只是食盐,其他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只要达到一定浓度,都能够改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这样的验证不是简单重复的验证,而是拓展性的验证。让学生一次次加食盐(糖),是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马铃薯的沉浮和液体浓度之间的关系。)
生:实验,观察,记录。
师:出示讨论问题:
加少量食盐(糖)的时候马铃薯浮起来了吗?
需要加多少食盐(糖)马铃薯能够浮起来?
马铃薯浮起来之后再加食盐(糖),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分析讨论,汇报结果。
师:板书。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的提示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实验结果,理清分析实验的思路,发现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因为如果学生只是发现了加一定量的食盐(糖)能是马铃薯浮起来, 思维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经过继续添加,马铃薯会上浮得更多些,这些发现也为下一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作了铺垫。)
四:课外拓展
师:一定浓度的盐和糖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那么还有哪些材料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除了马铃薯能在一定浓度的液体中浮起来以外,比如像鸡蛋、梨这些物体能不能浮起来呢?请同学们课外继续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把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