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元朝的统治
初一年级
历史
马可·波罗像
材料二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材料一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易经》
——《经世大典叙录?帝号》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疆域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
材料二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过于汉、唐。
——《拟进呈元史新编序》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元史》
元朝疆域图(1330年)
元朝巨型储酒器,重3500千克,玉雕内外雕刻有精美的动物图案
渎山大玉海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疆域
2.元朝的民族交融
元朝疆域图(1330年)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唐所谓羁糜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
边疆各族同汉族杂居相处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
蒙古
畏兀儿
回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牛街礼拜寺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
妙应寺,始建于元朝,位于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
白塔寺
元朝的民族交融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交融,这种交流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二、元朝的行省制度
许衡,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著有《鲁斋遗书》传世。通过对历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先后给元世祖上了五道奏疏,为元朝统治者提出了很多立国治世的好建议,倍受元世祖信赖。
许衡
衡乃上疏曰:“……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以是论之,国家之当行汉法无疑也。”
——《元史》
刘秉忠
张文谦
徐世隆
二、元朝的行省制度
1.中央:
“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元史》
元朝中央有哪些机构
中央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行政)
(监察)
(军事)
枢密院
御史台
中书省
元朝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行政)
(监察)
(军事)
枢密院
御史台
中书省
秦朝
唐朝
二、元朝的行省制度
1.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2.地方:
设立行中书省
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十个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元朝疆域图(1330年)
元朝疆域图(1330年)
元朝的行省辖区面积较大,相当于今天行政区划的2至3个省
元朝疆域图(1330年)
“犬牙相错”与“山川形便”相结合
“山川形便”是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的边界
“犬牙相错”是指一个地区被划给多地进行管理
行政区边界彼此交错,相互牵制,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避免地方势力扼险称雄
,
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的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机构设置,等等,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下)
元朝疆域图(1330年)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地方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皇帝
中央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地方
行中书省
路、府、州、县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西藏的管辖
西藏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全区面积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
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唐中宗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唐卡长卷“凉州会谈”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西藏的管辖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执掌全国的佛教和西藏地区的政教事务
在西藏当地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负责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忽必烈赐给八思巴“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
八思巴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西藏的管辖
2.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从战略角度讲,扼守着中国的东南门户。
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
2.隋朝时期,台湾称作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流求。
台湾与大陆往来的史实
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有何意义?
材料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澎湖)巡检司。
——元《夷岛志略》
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采取了什么措施管辖台湾地区?
元朝疆域图(1330年)
宣政院辖区
管辖西藏军政
掌管佛教事务
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列岛
琉球(今台湾)
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掌管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元朝统治
疆域与民族交融
行省制度
边疆管辖
中书省
行中书省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11.元朝的统治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元朝的民族交融;
2、元朝的行省制度;
3、元朝对边疆管理的措施
【课前预习任务】
元朝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经过
元朝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元朝以前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课上学习任务】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____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________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超越汉朝和唐朝。
2.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二、行省制度
1.概况: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_____________制度。
(1)在中央:
由_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直属于中央的_________;其他地区设置了
10个
_________;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2.影响:_________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目的
: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
(1)对台湾:
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______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
①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③________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课后作业】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
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时被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中书省的有(
)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4.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
)
A.御史台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下列机构设置可以印证这一史实的是(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市舶司
二、综合探究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皇帝(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宰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直接管辖什么地方?
材料二:元朝的政治制度……宗教事务管理机构设置,等等,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这一制度的影响如何?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知识擂台
1.C
2.A
3.B
4.D
5.B
二、综合探究
6.
(1)行省制度。
(2)“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山东、山西、河北地区。
(3)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
7.
(1)略.
(2)辽阳行省、宣政院。
(3)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11.元朝的统治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元朝的统治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中国历史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了解元朝疆域、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通过《元朝疆域图》的解读和分析,建立学生的时空观念。运用文字、图片等不同类型的史料,对元朝的统治政策进行多角度探究,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
(3)认识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教学重点:元朝的行省制度
3.教学难点:元朝统治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PPT1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东城区171中学历史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元朝的统治》。
PPT2
同学们看这张人物图片,他是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他在回国后讲述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记载了元朝很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可波罗为之惊叹、欧洲人无限神往的元朝,继续学习元朝的历史,看看元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及求知的欲望,进入本课的学习
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PPT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还记不记得为什么称为“元”朝呢?我们借助这段材料来回忆一下: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中“元”字为国号。“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这段材料的意思是说“元”的意思是大,但是“大”又不能完全表达新国号所应有的含义,而“元”可以解释为大到极点。所以“元”被忽必烈定为国号。
PPT
4
元朝国号体现了它疆域辽阔的特点,我们来了解元朝的疆域情况。
PPT
5
我们一起阅读两段材料,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这是来自于《元史》中的记载。《元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纪传体断代史,它成书于明朝初年,是我们了解元朝历史的重要史料。材料中说到从秦实行郡县制统一天下以后,汉、隋、唐、宋虽然都很强盛,但是要说到幅员辽阔,却都比不上元朝。再看材料二:“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过于汉、唐。”材料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元统一天下以后,疆域广袤,超过了汉唐时期。
PPT
6
这是元朝的疆域图,我们看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以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史》记载说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疆域版图超过了汉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PPT
7
我们看这件文物图片,这件渎山大玉海的玉雕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下令,由皇家玉工制作完成的,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版图的辽阔。这件玉雕是一件巨型的储酒器,现在保存陈列在北海团城,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玉石雕刻成的,重量有3500千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玉雕内外还雕刻有十几种动物的图案,雕刻的非常精美。
PPT
8
元朝大一统的局面、辽阔的疆域使民族杂居的现象大大增多,所以在元朝时期开创了中国各民族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下面我们学习元朝民族交融的情况。
PPT
9
同学们对比观察唐朝疆域图和元朝疆域图,我们看看和唐朝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呢?我们看,在元朝时期,西藏、云南、东北地区都纳入了元朝的疆域版图。《元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唐所谓羁糜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中提到的羈糜之州指的是少数民族生活的边疆地区,唐朝时期的羁縻之州绝大多数都不向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任务的,但到了元朝时期,发生了改变,羈糜州的百姓也要和内地百姓一样,要向国家交税、服徭役,也就是说在元朝时期,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纳入了元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了。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有哪些表现呢?首先表现在边疆各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地区,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了。
PPT
10
元代民族交融的发展,还表现在我国重要民族回族的形成。从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当时的文献称为回回人。回回人的种族、语言、原籍各不相同,但来到中国后,在伊斯兰教的整合作用下,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共同体。他们散居在全国各地,长期与汉族人民相处,受到汉文化较深的影响,他们学习汉语、读儒家著作,还仿照汉人立姓氏。他们同时也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进行兴教建寺的活动。这样,以元朝回回人为主体,再加上进一步融合其他民族居民中的伊斯兰教信徒,最终形成了中国的回族。
PPT
11
今天,在北京有60余座清真寺,其中牛街礼拜寺在元代繁盛一时。这座清真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清真古寺,同学们以后可以去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回族的历史。
PPT
12
元朝的民族交融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比如,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PPT
13
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PPT
14
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
PPT
15
我们看一张古建筑照片,这是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始建于元朝,位于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正是在西藏纳入中央统一管辖之后,藏传佛教才得以在全国广泛传播,这座建筑体现了元朝时的民族交融。
PPT
16
元朝的民族交融,是历史上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开始,经过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交融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交融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交融,这种交流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是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PPT
17
统一以后的元朝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政权和管理辽阔的疆域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元朝的行省制度。
PPT
18
从文献记载来看,忽必烈从青年时代就非常热心学习汉族文化,他在漠北生活时,就开始网罗中原人才。比如许衡就是一位对忽必烈影响比较大的一位汉族知识分子。他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著有《鲁斋遗书》传世。许衡青少年时,家境很贫穷,为了能多学知识,读一本好书,他经常跋涉百里借书抄读,由于爱读书,而且好钻研,所以他非常博学,在天文星学历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许衡通过对历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先后给元世祖上了五道奏疏,为元朝统治者提出了很多立国治世的好建议,很受元世祖的信赖。
PPT
19
我们看一段材料,这是当时许衡给忽必烈上的一份奏折:衡乃上疏曰:“……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以是论之,国家之当行汉法无疑也。”许衡在这份奏折中说到,考察历代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只有实行汉族统治政策的政权才长久,比如北魏、辽、金政权,所以国家应该推行汉法。
PPT
20
除了许衡,还有刘秉忠,张文谦、徐世隆,他们都是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非常有才华的汉族知识分子,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他们对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据《元史》记载,西北藩王遣史入朝,曾质问忽必烈说:“我们蒙古族的礼俗与汉族不同,为什么要用汉族的礼法制度?”当时很多蒙古官员都有此想法,为此徐世隆上奏折说,陛下您现在是中原的皇帝,当然要按照中原的礼法制度进行统治。
PPT
21
为了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实现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蒙古统治者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蒙古原有的统治制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主动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PPT
22
元朝在中央设立的机构主要有哪些呢?我们来看材料:“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通过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在中央设立了三个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PPT
23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中书省的职权范围很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承担着国家的日常行政工作。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可以调度全国的军队;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负责监察百官。
PPT
24
同学们看,元朝中央设立的这三个机构是不是和秦朝中央的三公制很相像。秦朝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官职,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虽然和秦朝中央设立的机构名称不同,但分工基本是相同的。元朝中书省下设的六部和唐朝的六部完全一样,但是废除了唐朝的尚书省和门下省。通过与秦朝唐朝中央机构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元朝统治者主动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借鉴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设置,既“遵用汉法”,又“适度创新”,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我们说元朝的中央机构是秦以来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
PPT
25
地方又是怎么管理的呢?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这是元朝巩固统一的又一大创举。
PPT
26
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10个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设置的10个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地方上遇有重大事情的时候,中书省就要派高级官员到地方去处理,这些官员带有“行中书省”头衔,简称“行省”。到忽必烈在位的后期,这些行省就不再带有中书省的官衔,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了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PPT
27
同学们在地图中找一找:哪些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呢?我们通过观察元朝地图可以看到,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西,这5个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了。
PPT
28
请同学们观察地图,元朝在地方设置的这10个行省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看,元朝的行省辖区面积是比较大的,相当于今天行政区划的2到3个省,比如元朝辽阳行省就包括了今天东北三省。江浙行省,就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福建各一部分地区。江西行省不仅包括现在的江西省,还包括安徽、广东的大片区域。
PPT
29
元朝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元朝行省的划分还有一个重要特点,“犬牙相错”与“山川形便”相结合。“山川形便”是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来划分地方行政区划,这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大惯例。“犬牙相错”简单说是指一个地区被划给多地进行管理。以今天汉中地区为例,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端,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它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间有汉江流过,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要道,历来为兵家的必争之地。西汉时汉中作为完整的地区被划入益州管理;唐朝时同样是作为完整地区被划入地方行政机构山南西道进行管理。但元朝时将汉中地区一分为二,一部分由陕西行省管理,另一部分划入四川行省管理。元朝统治者分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划分呢?这样就使陕西、四川等地方行政区边界彼此交错,相互牵制,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避免地方势力扼险称雄,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
PPT
30
“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的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机构设置等等,大都为后代所承袭。”从元朝开始,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通过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地方管理仍然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直到今天,我们国家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仍称省,可见行省制度影响的深远。同学们知道中国今天的行政区划吗?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包括台湾省在内,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PPT
31
同学们看地图,在地图上找一找中书省直接管辖哪些地区呢?我们可以看到中书省管辖的是元大都周边地区。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管辖。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现在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也就是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PPT
32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段材料,看看从材料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信息。“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通过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行省权力是受到制约和监督的,重大的民政事务,要上报给中书省,军事方面的要上报给枢密院。没有中央的诏令,地方行省官员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和私自调动军队。同学们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就使地方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避免地方权利过大而威胁中央,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PPT
33
我们看这是元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模式,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三个机构,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行省制度的创立,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PPT
34
除了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以外,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的,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元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我们先来看看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
PPT
35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全区面积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PPT
36
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元朝统治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有哪些呢?西藏在唐朝称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唐中宗说,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并专门刻有“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但是在唐朝时,西藏地区还没有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PPT
37
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凉州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双方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通过这种和平的方式,西藏归附了蒙古。
PPT
38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把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中央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宣政院,来管理西藏地区事务。宣政院原名叫总制院,后来借唐朝皇帝曾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典故,改名为宣政院。宣政院除了管理吐蕃事务外还负责全国的佛教事务。元朝政府还在西藏当地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负责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PPT
39
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是八思巴,他跟随忽必烈东征西战,赢得了忽必烈的信赖,他还创制了蒙古新字,称为八思巴文,后被封为元朝国师。
PPT
40
同学们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这样就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我国的西南边疆,从此正式固定下来。
PPT
41
除了对西藏管辖,我们再来看看元朝时期对台湾管理的情况。
PPT
42
台湾被称为宝岛,美丽、富饶,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从战略角度讲,扼守着中国的东南门户。
PPT
43
我们先一起先回忆一下,元朝以前大陆和台湾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三国时台湾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和东南沿海的汉族有着密切往来。230年,吴国大将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经商贸易。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琉球。隋朝时,移居台湾的人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加强了。
PPT
44
下面我们阅读一段关于记载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史料:(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澎湖)巡检司。同学们看看元朝采取了什么措施管辖台湾地区?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澎湖巡检司隶属于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有何意义呢?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PPT
45
除此以外元朝政府还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掌管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元朝政府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方设置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实证明: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坚决反对藏独、台独等分裂国家的行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认识到元朝疆域的辽阔
通过地图建立学生的时空观念,直观感知元朝疆域的辽阔
文物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用与唐朝疆域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元朝时期边疆地区纳入了元朝疆域版图,辽阔的疆域促进了民族交融
学习了解元朝民族交融的情况
通过展示《牛街礼拜寺》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感受回族形成的历史,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通过白塔寺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感受元朝的民族交融
通过归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用图片、文字资料展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进而形成对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认识
通过与秦朝、唐朝中央机构的比较,认识到元朝的中央机构是秦以来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地图引导分析元朝行省制,形成学生的时空观念,认识到行省制度的特点
通过材料,生成问题,加深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理解
通过展示中央到地方的机构图,加深学生对元朝中央集权制的理解
通过对西藏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认识到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通过《凉州会盟》的图片认识到西藏通过和平方式归附了中央政权
了解元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举措,使学生认识到宣政院的设置是西藏正式归附中央政权的开始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
介绍台湾,拉近历史与学生间距离
回忆旧知,认识台湾与大陆往来的情况
通过关于记载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通过地图建立学生的时空观念,加深学生对元朝对边疆管辖的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课堂小结
PPT
46
这是我们本课的结构图,希望同学们学完本课后也能自己制作一张元朝统治的思维导图来梳理和巩固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元朝的疆域与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对边疆的管辖三个方面学习了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统治,促进了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总结提升,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