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爷爷》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榕树爷爷是一首充满童话色彩的合唱歌曲.歌曲运用了舒缓与密集节奏的对比,引子与尾声遥相呼应,歌词优美寓意深刻.通过”榕树爷爷虽然你老了,却总是喜欢和小鸟在一起”等运用拟人的手法再现了榕树爷爷见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合唱榕树爷爷,在感受和声的美妙的同时,要更加懂得珍惜童年时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不怕风吹雨打”健康成长.
2.在吸气条保持平稳角度的训练过程中,学会均匀的急吸缓呼,缓吸缓呼.通过发声训练与难点训练合二为一的办法,解决和唱中的声部和谐.
3.让学生在和声的演唱中,能够用对比的方法唱出歌曲中抒情与活泼的情绪对比,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提高学生歌曲内在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两声部同步进行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2.通过吸气条的训练,强化学生对呼吸的控制能力,学会不同方式的均匀呼吸.
3.通过和谐优美有感情的演唱,提高学生能够把握歌曲内在情感并有创造性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
1.在急吸和缓吸两种不同情况下做到均匀呼吸.
???
2.二声部同步进行过程中保持声部音响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教师播放合唱<榕树爷爷>.教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并直接引出本课的演唱难点,同时导入综合训练.
二.技能训练.
发声训练与和声训练合二为一
1.同步唱二声部的曲谱,第二声部听琴视唱,第一声部跟老师一起视唱.
2.解决和声进程中出现的随机问题
3.用哼鸣来演唱
4.加上歌词演唱.
三.引导学生轻声视唱歌曲的曲谱,要求二声部同时进入,在视唱曲谱的同时要感受旋律的意境.
1.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引子部分
找两名视唱比较好的同学同时唱歌曲的两个声部.
2.视唱歌曲的中间部分(包括刚才发声训练部分)
先摹唱再视唱,第二声部随琴视唱,第一声部跟老师一起视唱.
3.视唱歌曲的尾声部分
四.精准视唱.
1.找出乐谱中先八分(或两个十六分)后附点的节奏,并强化视唱
2.找出乐谱中出现的音乐标记并按照音乐标记强化视唱
中强??
连线??
渐慢等.
五.再次完整的视唱曲谱.?
1.再次聆听歌曲<榕树爷爷>
问题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问题二:歌曲中出现了那几个衬词?你认为如何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问题三:找出歌曲中的相似部分?
问题四:这首歌的节奏情绪与哪些变化?
2..学生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找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3..找出班级视唱比较好的同学跟老师一起演唱这首歌,老师唱第一声部,同学唱第二声部
4.指导学生轻声高位置朗读歌词.
5.指导学生填词
六.再次播放歌曲<榕树爷爷>学生分声部随MV一起演唱
七.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来演唱.及时调整学生的歌唱状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1.歌唱的同时要倾听对方的声部
2.注意二声部的音响的和谐
3.有感情的歌唱.
八.分组找出难点并集思广益解决难点.夯实演唱难点部分.并完整的演唱整首歌曲.
1.请各组同学找出难点,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能解决的自行解决难点,不能解决的教师统一指导.
2.集中大家找出的难点,再次精准演唱.
九.指导学生分析歌曲
1、集体讨论:这首歌在节奏情绪上有哪些变化?应该如何把握?
2、歌曲的引子和尾声旋律几乎是相同的,你在演唱时候在情绪力度速度等做如何变化?再次诠释引子与尾声在歌曲中的重要意义.
3、播放伴奏,教师指挥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十.延伸部分
请同学们为歌曲的引子和尾声创编出第三声部的旋律,并留作业课后演唱.
十一.拓展部分
???
1.即兴创编小小音乐剧.找同学分角色扮演歌曲中的榕树爷爷,小鸟等角色,并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伴舞伴奏指挥等角色即兴表演.
?课堂小结
通过简单自评他评和互评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做一个总结。你收获了哪些.你有哪些不足?你希望下节课学习哪方面的歌唱技巧.
《榕树爷爷》教学反思
《榕树爷爷》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快乐的阳光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歌曲抒情优美,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声部,而尾声部分的主旋律再现时在高声部。歌曲低声部以衬词为主,演唱时用活泼跳跃的声音。歌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孩子们深情呼唤榕树爷爷、向榕树爷爷表达即将要离开榕树爷爷依依不舍的情感,二声部用模拟榕树爷爷轻柔地应答的效果。
《榕树爷爷》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初识榕树爷爷打招呼——我们和榕树爷爷聊天——小动物加入我们——和榕树爷爷告别为主线。打招呼的环节,在学习练声的同时解决引子和尾声的双声部演唱,通过观察谱子,让学生去发现引子和尾声的异同;和榕树爷爷聊天这个环节主要进行歌曲主体部分的教学,主体部分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为双声部,低声部作为加花的形式进行呈现,创设的情境是我们和榕树爷爷聊天,低声部是榕树爷爷的回应;小动物的加入部分是主体的第二乐段,我
将
原谱
进行
简
化,双声
部
变为一个声部,降
低
难
度(根
据
学
生实
际
演唱能力),在情绪上,这个部分是歌曲高潮;和榕树爷爷告别的环节是再次巩固尾声的渐弱渐慢的效果,同时进行情感的表达,离开榕树爷爷就如同学
(?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817666.html"
\o
"同学聚会?)生马上毕业,要离开母校,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