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4.2因式分解-公式法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4.2因式分解-公式法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26 16: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4节因式分解-公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计算,逆向得出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难点:准确灵法地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1、师:什么叫因式分解?它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
2、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3y)2
(2)(x+3y)2
(3)(x+5)(x-5)
(4)(3x+y)(3x-y)
师:利用乘法公式可以快速计算特殊多项式的乘法,利用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运算的互逆关系,我们能不能用乘法公式来快速因式分解呢?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平方差公式:a2-b2=
(a+b)(a-b)
师:不难发现,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就可以进行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师:符合什么结构特征的多项式可以用公式法因式分解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思路点拨:平方差公式的等号左边是两项,且这两项的符号相反,两项都能写成平方数的形式;右边是两数和与两数差的形式。
完全平方公式的等号的左边也是一个二次三项式,三项中有两项可以分别写成数或式子平方的形式,且这两项的符号相同,另一项是这两数积的二倍,右边是这两数和(或差)的平方。
师:你能用语言表述公式吗?请同学们交流、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平方差公式:两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完全平方公式: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三、例题分析
例: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14x+49
(2)9a2-30ab+25b2
(3)x2-81
(4)36a2-25b2
分析:通过观察、判断、发现第(1)、(2)小题均可化成a2+(或-)2ab+b2形式,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第(3)、(4)小题均可化成a2-b2的形式,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无论使用哪一个公式,都要明确公式中的a,b在此题中应表示什么。
解:(1)x2+14x+49=x2+2×7×x+72=(x+7)2
(2)9a2-30ab+25b2=(3a)2-2×3a×5b+(5b)2=(3a-5b)2
(3)x2-81=x2-92=(x+9)(x-9)
(4)36a2-25b2=(6a)2-(5b)2=(6a+5b)(6a-5b)
四、巩固练习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2x+1
(2)1-6y+9y2
(3)-16+a2b2
(4)a2b2-1)
(5)ab2--ac2
(6)3ax2+24axy+48ay2
报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答案:
(1)(x+1)2
(2)(1-3y)2
(3)(ab+4)(ab-4)
(4)(ab+1)(ab-1)
(5)a(b+c)(b-c)
(6)3a(x+4y)2
五、提升练习
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m+n)2-6(m+n)+9
(2)9(a+b)2-(a-b)2
(3)(a2+4)2-16a2
(4)-4(m-n)2+32
2、计算20112-2010×2012
3、已知2a+b=6、2a-b=5利用因式分解计算4a2-b2的值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评价。
答案:
1、(1)(m+n-3)2
(2)4(2a+b)(a+2b)
(3)(a+2)2(a-2)2
(4)(3-2m+2n)(3+2m-2n)
2、1
3、30
课堂小结
1、内容归纳:(1)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2)因式分解的两个公式。
2、方法归纳:在运用公式分解时,要通过观察、判断所给多项式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弄清所给的多项式中,相当于公式中的a、b分别是什么,并正确运用公式。
板书设计:
因式分解(第2课时)
平方差公式:a2-b2=
(a+b)(a-b)
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课堂小结:
平方差公式a2+2ab+b2=(a+b)2
(1)x2+14x+49
1、内容归纳
 a2-2ab+b2=(a-b)2
(2)9a2-30ab+25b2
2、方法归纳
(3)x2-81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归纳,并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让他们感觉教学活动的快乐,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