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1.6税(利)率的问题解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1.6税(利)率的问题解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25 16: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六)税率教案
【学习内容】P19例4,练习五第1、2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探索和构建本金、利息、利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理解、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学习准备】
学生预习P19例4,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
【学习步骤】
一、情境
1、多媒体出示王阿姨去税务局纳税片断:
一天,开服装店的王阿姨去税务局纳税,路上遇见小张。
小张:王阿姨,你去哪儿?
王阿姨:去税务局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板书:纳税)
二、活动
信息反馈,了解纳税:
1、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反馈: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纳税信息,了解纳税相关的知识。
2、教师: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反馈: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并注意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说出重点内容。
学生1:纳税的种类有契税、关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
学生2: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
学生3: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教师小结。
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这就是纳税。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板书:税率
4、教师:什么是税率?
学生: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板书:应纳税额
5、教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现在明白了王阿姨和小张他们谁做得对吗?说一说你们现在对纳税有什么认识。
学生1:主动纳税。
学生2: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三、导学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多媒体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分析信息。
教师:同学们在分析信息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1:什么叫赢利?
学生2:按营业额的5%纳税的意思是什么?
教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反馈:……
3、学生解决问题(抽一名学生板演)。
4、反馈、评讲、交流。
应纳税:
8000×5%=400(元)

支:3500+800+585+600=5485(元)

利:8000-5485-400=2115(元)
答:小餐馆上月赢利2115元。
5、指导看书第19页并小结。
教师:正确解决有关纳税问题,关键在于理解税率即百分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中找准单位“1”。
四、运用
1、教科书第21页第1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注意:对于题中多余条件:“游客18万人次”这个信息的处理。
 
 
3600×3%=108(万元)
  
答:这个黄金周该风景区应缴营业税108万元。
2、教科书第21页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注意:题中“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意义的理解。即每月缴纳个人所得税占超过1600元部分的5%,单位“1”是超过1
600元部分,而不是月收入1800元。
(1800-1600)×5%=10(元)
 
 答:方方的爸爸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元。
五、评价
1、同学们,本节课即将结束了,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本节课表现满意为100分,请你给自己打一个分数好吗?
附:板书设计
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例4
应纳税:
8000×5%=400(元)

支:3500+800+585+600=5485(元)

利:8000-5485-400=2115(元)
答:小餐馆上月赢利2115元。
(设计者:叙永县震东中心校周小强,联系电话:1335014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