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一、单选题
1.我国某学校的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的影子位于人的
(??
)
A.正北???????B.正南????????C.正东?????????D.正西
2.对于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短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
)
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到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
3.下列属于四季形成原因的是
(??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有66.5°的夹角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4.在时间单位中,1公历年约365天,1农历月约30天,1天有24小时。这些计时单位与某些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接近于
(??
)
A.地球公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B.月球自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C.月球自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5.小科家准备买房,他们打算买一楼的房子。但妈妈担心光线不好,小科建议元旦期间去看房,说如果这几天光照好,那全年光照都会比较好。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小科的理由是
(??
)
A.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足
B.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讨价还价
C.这几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出行方便
D.这几天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在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较长
6.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小科在调查记录了四个不同节日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
日期
1月1日
5月1
日
7月1日
10月1日
升旗时间
07:35
05:15
04:49
06:10
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行模式图,一年之中,造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与图中的哪一种运动有关
(??
)
A.月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D.彗星公转
8.如图为今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一天宁波昼长夜短?????????????B.今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公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D.今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9.如图是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长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3题图
10.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反?????
B.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
C.6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②→③之间??
?D.地球处于②、④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
11.考察南极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在下列我国的各个节日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A.儿童节???????B.国庆节???????C.元旦???????D.春节
1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某日太阳光照图,此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节气是
(??
)
A.a
夏至??????B.b
秋分???????C.c
冬至??????D.d
春分
1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C.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D.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
15.某班同学感觉近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晚地降临了,那么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中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
A.a→b????????B.b→c????????C.c→d????????D.d→a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9题图
16.读如图的经纬网略图,判断一年中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
(??
)
A.甲始终大于乙?B.甲多数天大于乙?C.两地仅有一天是相等的?D.两地有两天是相等的
17.下列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地点,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B.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于正午
C.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太阳高度角相同???D.处南北半球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相同
18.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纬度的高低??B.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C.地形地势状况
?D.降水的多少
19.如图中甲、乙两地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照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以下选项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B.C.D.
20.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
A.太阳西升东落??B.没有昼夜交替??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D.没有四季更替
二、填空题
21.2019年10月1日(农历九月初三),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试回答与这一天有关的下列问题:
(1)这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处于如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
位置之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日历当天太阳直射点正处于向________方向移动中(选填“南“或”北“)。
(3)国庆过后一星期左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如图月相中的________(填序号)。
(4)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当地球处于位置②时,宁波属于________节气。
22.下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春节为2019年2月5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图1的_________。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图3中的甲、乙、丙、丁是全年不同季节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的图像,夏至日正午时分,图2中的学校旗杆影子与图3中的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图4所示现象在我们椒江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昼短夜长
2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该地属________半球,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日出时间________,日落时间________,白昼总长度________小时,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__(填字母)。
?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
?
南”或“向北”)。
三、解答题
25.如图所示,将一盏电灯放在桌面中央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以电灯为中心,在桌面上按箭头方向沿虚线移动地球仪。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部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地球处于图中的
A
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填纬线名称),这一天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__。
(3)当地球运动到图中的B
位置时,这一天正午时分,温岭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A.
B.
C.
D.
26.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图2)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杭州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过程中,我国从________季过渡。
(4)请你在图3中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2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
(3)图2为北半球某楼房夏至和冬至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目的是________(甲或乙),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________(甲或乙)的光照情况。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8.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Z(厘米)
30
15
10
7.5
5
(1)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Z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
②夏季
③昼短夜长
?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________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________。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________(选填“晨”、“昏”)线。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解析】我国大部分区域在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时太阳在人的正南方,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人的影子位于人的正北,A正确。
2.
C
【解析】宁波地区昼短夜长是,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日之间,选项C符合题意。
3.
C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4.
D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1年,
约365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约30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1天,是24小时。
5.
D
【解析】元旦期间地球运行在冬至日附近,此时处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最长,若此时光照好,则其它时间时楼房的影子更短,光照会更好,故D说法正确。
6.
D
【解析】元旦是1月1日,符合①位置,劳动节是5月1日,符合②位置;国庆节是1月1日,符合③位置,故D说法正确。
7.
C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方时的差异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一年之中,造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地球公转导致昼长夜短变化。
8.
C
【解析】A、1月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赤道移动,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宁波昼短夜长,故说法错误。
B、1月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赤道移动,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的时间是冬至(12月22日),
故说法错误。
C、公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
,故说法正确。
D、该日是农历十二月十五,月相是满月,故说法错误。?
9.
D
【解析】A、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故说法错误。
B、图1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此与地球自转有关,故说法错误。
C、图2中表示的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此与地球公转有关,故说法错误。
D、图2中夏至日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故说法正确。??????
10.
C
【解析】A、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A错;
B、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B错;
C、①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②
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③?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④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C对;
D、一年当中全球昼夜平分
只有两天--春分日与秋分日,即①春分日
③秋分日,D错。
11.
D
【解析】考察南极时,应该选择在极昼的时间进行,当北半球处于冬季时,南极圈
(
南纬
66.5°)
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正确。
12.
A
【解析】A、儿童节是6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接近北回归线,此时我国昼长夜短,白昼时间较长。
B、儿童节是10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我国昼长夜短。
C、元旦是1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我国昼长夜短。
D、春节
一般在2月至3月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我国昼长夜短。
13.
A
【解析】右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14.
D
【解析】A、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错误;
B、地球自转一周一昼夜,公转一周365天,错误;
C、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引起的,错误;
D、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66.5°,呈倾斜状态,正确
15.
D
【解析】该同学感觉近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晚地降临了?,说明处于正进入下半年时间,即春分日到夏至日这一段时间。
16.
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点的纬度是23°N;乙点的纬度是75°S,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角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甲始终大于乙。
17.
C
【解析】A、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出日落太阳高度最小;故A正确;
B、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B正确;
C、直射赤道,那么太阳高度角应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向两极递减,只有纬度相同的地方(同半球或不同半球)高度角才相同.不可能各地太阳高度角相同;故C错误;
D、在不同半球,只要两地所在纬度距离直射点所在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相同;故D正确。
18.
B
【解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19.A
【解析】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对于乙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乙地的杆影朝北,对于甲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所以甲地的杆影朝南,A选项正确。
20.
D
【解析】A、太阳西升东落,是自转引起的,因地球的自转仍是自西向东,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不可能出现,A错误;
B、没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由自转引起的,地球的自转不受影响,所以仍有昼夜交替,B错误;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地轴不倾斜之后,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不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所以气温不可能相同,C错误;
D、没有四季更替,由于太阳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不同纬度带得到的热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将没有四季更替,D正确。
二、填空题
21.
(1)D
(2)南
(3)C
(4)春分
【解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因此①为冬至,②为春分,
③为夏至,④为秋分。
2019年10月1日(农历九月初三)为秋季,所以这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处于如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①④位置之间。
(2)日历当天是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但是之后太阳直射点正处于向南方向移动中。
(3)国庆过后一星期左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初九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如图月相中的上弦月。
(4)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当地球处于位置②时,宁波属于春分节气。
22.
(1)D
(2)丁
(3)D
【解析】(1)
2019年2月5日,处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即在冬至和春分之间,而图1中D点是冬至,A点春分;故D符合题意;
(2)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物体的影子是最短的时候,即丁符合;
(3)由图4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半球是夏季,而北半球是冬季,
椒江处于北半球,冬季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
23.(1)北;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
(2)4时;20时;16;昼长夜短
(3)北回归线
【解析】(1)由图可知,4月到9月昼长夜短,该地位于北半球;
(2)由图可知,夏至日这天白昼最长,日出4点左右,日落20时左右,白昼长达16小时,夜晚8个小时,明显昼长夜短;
(3)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24.
(1)A
(2)A
(3)向南
【解析】(1)根据甲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此图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所以节气是夏至,对应乙图中的A处;
(2)由上分析可知,图甲的日期是6月22日,儿童节是6月1日,元旦是1月1日,国庆节是10月1日,教师节是9月10日,所以儿童节最接近图甲的日期,A选项正确;
(3)图乙中A处为夏至,C处为冬至,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所以从A处运行到C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南。
三、解答题
25.(1)公转
(2)北回归线或北纬
23.5°;夏至
(3)A
【解析】(1)地球绕自转轴转动是自转,地球绕太阳转动是公转;电灯模拟太阳,地球仪绕太阳转动,这是公转运动;
(2)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白天最长,是夏至日;
(3)
当地球运动到图中的B
位置时,太阳照射在南回归线上,是冬至日,太阳在我国的正南方,所以正午时影子应该向正北方向
26.(1)相同
(2)白昼越来越短,至最短;夜越来越长,至最长
(3)冬季向春
(4)
【解析】(1)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丙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杭州位于北半球上,两位置上太阳都处于我们的南方,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都朝北,只不过在甲位置时,正午影子最短,丙位置时影子最长;
(2)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太阳的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往赤道,再到南回归线上,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3)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往赤道上移动,我国此时从冬季向春季过渡;
(4)地球公转至甲处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27.(1)
(2)春分
(3)乙;甲
【解析】(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故E处表示的箭头方向如下: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且将要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是春分。
(3)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大,故为乙;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所以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至日,即甲。
28.(1)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控制了点光源的高度不同,而使其它的因素相同,所以在研究点光源高度这一因素,假设为点光源的高度越高,杆的影子越短;
(2)从表格数据可知,点光源每升高10厘米,影子长度的变化从15厘米、5厘米、2.5厘米,所以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是减小的;
(3)根据研究的因素是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设计实验要要控制这一因素变化而使其它因素保持相同,具体操作为:保持点光源位置和短木条长度不变,将短木条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移动。
29.
(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解析】(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