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0年空中课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0年空中课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26 19: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19.1.2
函数的图象
八年级
数学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能结合图象数形结合地对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方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引言
有些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但是可以用图来直观地反映,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那么会使函数关系更直观.
一、问题引入
利用在坐标系中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S

x
的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
S
随边长
x
的变化而变化.
一、问题引入
思考
(2)怎样获得组成图形的点?
先确定点的坐标.    
取一些自变量的值,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
(3)怎样确定满足函数关系的点的坐标?
(1)这个函数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
探寻图象意义
用光滑曲线连接画出的点.
用空心圈表示
不在曲线的点
由函数解析式
(
)
计算并填写下表:
画出表格中个对数值所对应的点,
画出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S
0
0.25
1
2.25
4
6.25
9
12.25
16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S
0
0.25
1
2.25
4
6.25
9
12.25
16
二、探究新知
——
探寻图象意义
曲线上每一个点都代表
x
的值与
S
的值的一种对应.
点(2,4)表示当
x=2
时,
S=4
自变量
x
的一个确定的值与它所对应的唯一的函数值
S
,确定的点(
x
,S
)都在这条曲线上.
二、探究新知
——
探寻图象意义
函数图象的意义:
通过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思考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
T
如何随时间
t
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1)这一天中凌晨
4
时气温最低(-3℃),
14
时气温最高(
8℃
);
(2)从0
时至
4
时气温呈下降状态,从4
时至
14
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
时至24
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
(3)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看出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
可以认为,气温
T
是时间
t
的函数,左图是这个函数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例1
如右图所示,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下图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
y
与时间
x
之间对应关系.
吃早餐

食堂

读报
图书馆
天津市春季学期中小学精品课程资源
吃早餐

食堂

读报
图书馆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
解:由纵坐标看出:食堂离小明家
0.6
km;
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
8
min.
吃早餐

食堂

读报
图书馆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
解:由横坐标看出,25
-
8
=
17,小明吃早餐用了
17
min.
吃早餐

食堂

读报
图书馆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
解:由纵坐标看出:0.8
-
0.6
=
0.2,食堂离图书馆
0.2
km

由横坐标看出:28
–25
=
3,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3
min.
吃早餐

食堂

读报
图书馆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4)小明读报用了多少时间?
解:由横坐标看出,
58–28
=
30,小明读报用了
30
min.
吃早餐

食堂

读报
图书馆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由纵坐标看出,图书馆离小明家
0.8
km;
由横坐标看出,68–58
=
10,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用了10
min,
由此算出平均速度是
0.08
km/min.
三、应用新知
——
由图象获取信息
  小结
观察图象,数形结合
(1)弄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
(2)弄清图象上分段点表示的意义;
(3)弄清图象中函数随自变量变化的规律,理解上升,下降,平行的线段的意义.
四、由式到图
——
画函数图象
例2
在下列式子中,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有唯一的对应值,即
y

x
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四、由式到图
——
画函数图象
解:从
x
的取值范围中选取一些数值,算出
y
的对应值,列表:
x

-3
-2
-1
0
1
2
3

y

-2.5
-1.5
-0.5
0.5
1.5
2.5
3.5

y=x+0.5
根据表中数值描点(x
,y).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
列表
描点
连线
四、由式到图
——
画函数图象
y=x+0.5
从函数图象可以看出,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即当
x
由小变大时,y
=
x
+
0.5
随之增大.
观察图象:直线上的点从左向右运动时,点越来越高,能否解释这一图形特点?
当自变量的值越来越大时,对应的函数值怎样变化?
四、由式到图
——
画函数图象
归纳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
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
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四、由式到图
——
画函数图象
解:列表:
描点:根据表中数值描点(x
,y).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
x

0.5
1
1.5
2
2.5
3
3.5
4
5
6

y

12
6
4
3
2.4
2
1.714
1.5
1.2
1

从图象可以看出,曲线从左向右下降,即当
x
由小变大时,
随之减小.
四、由式到图
——
画函数图象
解:当;
x
=
6
时,y
=
1

3,所以点(6,3)不在函数图象上;
当x
=
1.5
时,y
=
4,所以点(1.5,4)
在函数图象上.
点(6,
3),(1.5,4)是否在
的图象上?
自变量的取值
对应的函数值
点的横坐标
点的纵坐标
思考
怎样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四、由式到图
——
画函数图象
练习:判断点
A(-2.5,
-4),B(1
,3),C(2.5,4)是否在函数
的图象上.
解:当;
x
=
-2.5
时,
,所以点(-2.5,-4)
不在图象上;
当;
x
=1
时,
,所以点(1,3)不在图象上;
当;
x
=
2.5
时,
,所以点(2.5,4)在图象上.
(
)
x

-3
-2
-1
0
1
2
3

y

-2.5
-1.5
-0.5
0.5
1.5
2.5
3.5

四、由式到图
——
图式互化
解析式法
列表法
图象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
五、综合运用
——
体会转化思想
 
例3
一个水库的水位在最近
5
h
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
5
h

6
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
t
表示时间,y
表示水位高度.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你能发现水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t/h
0
1
2
3
4
5
y/m
3
3.3
3.6
3.9
4.2
4.5
五、综合运用
——
体会转化思想
t/h
0
1
2
3
4
5
y/m
3
3.3
3.6
3.9
4.2
4.5
解:(1)如图,描出表
中数据对应的点,可以
看出,这
6
个点在一条
直线上.结合表中数据发
现每小时水位上升
0.3
m.
由此猜想,在这个时间
段中水位可能是以同一
速度均匀上升的.
t/h
0
1
2
3
4
5
y/m
3
3.3
3.6
3.9
4.2
4.5
五、综合运用
——
体会转化思想
 
例3
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
5
h
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
5
h

6
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
t
表示时间,y
表示水位高度.
 
(2)水位高度
y
是否为时间
t
的函数?如果是,试写出一个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图象.这个函数能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吗?
t/h
0
1
2
3
4
5
y/m
3
3.3
3.6
3.9
4.2
4.5
五、综合运用
——
体会转化思想
解:(2)y

t
的函数.
从表中可看出,开始时水位高度为
3
m,以后每小时水位上升
0.3
m
.函数
y=0.3t+3(0≤t≤5)
是符合表中数据的一个
函数.
其图象就是图中
线段AB.
t/h
0
1
2
3
4
5
y/m
3
3.3
3.6
3.9
4.2
4.5
五、综合运用
——
体会转化思想
 
例3
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
5
h
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
5
h

6
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
t
表示时间,y
表示水位高度
(3)据估计这种上涨规律还会持续
2
h,预测再过
2
h
水位高度
将达到多少米.
y=0.3t+3(0≤t≤5)
五、综合运用
——
体会转化思想
解:(3)如果水位的变化规律不变,
则可利用上述函数预测,再过
2
h,

t
=
5
+
2
=
7(h)时,水位高度
把函数图象(线段AB)向右延伸到
t
=
7
所对应的位置,如图,从它也能看出这时的水位高度约为
5.1
m.
y=0.3t+3(0≤t≤5)
六、归纳总结
——
提升认识
1.函数图象的意义.
2.由式到图,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体会函数图象的作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课后作业
教科书第
79
页练习的第
2,3

七、课后作业
教科书第
83
页习题
19.1
的第
9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