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7诗三首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陶渊明(365—427),一说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韵文2篇。
作者简介
本课学习汉魏晋时期的诗歌。这个时期,诗歌、散文、辞赋、骈文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诗的大发展时期。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作品背景
这些诗歌,篇幅长短不定,主要抒写士人失意飘零之感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世风没落的时代面貌。
东汉以后,文人开始仿制乐府,至建安,此风渐盛。这些乐府诗体制较为自由,多为长篇,如曹操存诗二十一首皆为乐府诗。曹操的诗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生活在东晋后期的陶渊明是两晋诗坛的重要诗人。在士节不振、玄风煽炽的时代环境之下,陶渊明以其特立独行的高洁品格和旷逸清真、质直淳朴的诗风,跻身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列。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陶渊明的诗歌内容与东晋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故而诗人抛弃官场,毅然走入清新的大自然。
文章思路
《涉江采芙蓉》虚拟出“思妇”之词,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表现出游子思乡的苦闷。
《短歌行》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人生苦短的悲凉,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展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文章主旨
《归园田居(其一)》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同时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细节揣摩
【任务一】
鉴赏《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一诗中,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芙蓉 为文章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涉江采芙蓉》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思妇怀念丈夫,游子眷念故乡。
3.《涉江采芙蓉》一诗共八句,既有人物、情节,又有深远的意境,艺术手法十分巧妙。请根据示例和提示完成下表。
参考答案:①自问自答(设问) ②回望故乡,长路漫漫 ③联想、想象,动作细节描写 ④天各一方,忧伤难遣
【任务二】
鉴赏《短歌行》
1.在《短歌行》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参考答案: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是消极的吗?
参考答案:不是消极的。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让人及时行乐,而是要积极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3.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内容与情感?
参考答案:以山、海为喻,以周公作比,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4.《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参考答案: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借酒浇愁。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对贤才的思念、渴望和倾慕。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任务三】
鉴赏《归园田居(其一)》
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 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处处和谐
3.“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②诗人自己 ③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弃,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重难探究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有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是诗的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诗的主题是描写游子的思乡还是描写思妇的闺怨。谈谈你的理解。
引用和化用诗词入文
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它可以在某一段中稍加点缀,给文章插上一朵底蕴的小花;也可以根据主题需要,让相关诗句联合成一个诗句的方阵,让诗句成段,强力展示古文化的芬芳。诗词引用法分为两个层次:直接引用诗词文赋是基础层次,化用诗词文赋是高级层次。化用又分为句意化用和意境化用。
技法指导
句意化用,即将古典诗词文赋的句子融入文章中,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古代诗词名句的意蕴,这是写作的高级思维层次。意境化用,即将所写之“境”与所达之“意”水乳交融。化用意境,是在透彻地了解文章思想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特领悟,智慧地选择角度进行新的演绎与扩张,是对原有意境的着色与补充。
在《短歌行》中,曹操就灵活地运用了引用和化用的表现手法,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请尝试采用引用或化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你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要注意意境协调,情感鲜明,语句流畅。200字左右。
写作示例: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亮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对点小练
我喜爱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宁静,我奢想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的闲适;我祈祷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我独自坐在月夜下的窗前,品味着古典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