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纸都吸水吗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分析
本活动主题为《做纸杯》,主要围绕一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开发的课例。今年初,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除了将学习年段调整为1至6年级以外,还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如何给一年级小朋友上科学课?如何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技术与工程"领域科学课?这对每位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关于该领域教学,其中有一条实施建议为“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即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原因,我将《做纸杯》设置为一个STEM活动。以客人来了需要纸杯为任务驱动,以不渗水作为纸杯性能测试的标准,让学生选择生活常见的几种纸作为材料,设计制作纸杯。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这几种纸做杯子的缺陷,如何改进呢?接下来再对比生活中纸杯的设计进行改进。孩子是天生的工程师,他们在设计改进的过中,不断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不断地设计和建构模型。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整合知识来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二、学情和资源情况分析
众所周知,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主,伴随高级思维活动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在遵循既定规则的基础上探索、发现。而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听取别的小朋友的想法、喜欢争抢、不会谦让、……。孩子的这些特点都为有效开展科学课带来阻力。该活动主题所需材料都是身边简单易得的,教师准备没有困难。所以本节课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有了以上两点保障,纸杯的制作和测试活动才能顺利完成。
三、活动目标
科学(S)
1.知道不同材料的纸杯的装水后的效果不同;
2.体会到生活中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技术(T)
1.会使用简单工具来制作纸杯
2.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纸杯装水后的效果;
工程(E)
能设计制作简易纸杯,并进行测试
数学(M)
观察不同纸杯装水后的效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准备】
普通白纸、卡纸、牛皮纸、石头纸、一次性纸杯、塑料杯、水槽、水、学生活动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设计制作纸杯,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五、活动实施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小叮当家里来客人了,小叮当赶忙给客人准备点心茶水,糟糕的是他发现家里的纸杯不够用了,这可怎么办呢?小叮当决定去楼下的超市买纸杯,不凑巧的是,超市的纸杯卖完了,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做一个纸杯!(出示课题:做纸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趣味化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材料,做出假设
1.介绍材料:这里有三种常见的纸,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PPT出示三种材料),提问:这是什么纸,你认识吗?使用过吗?
2.调查:你建议叮当选择哪种纸来做纸杯呢?为什么?
3.统计:使用牛皮纸、卡纸、普通白纸的人数?
4.到底哪种纸的防水效果好呢?我们一起做一个纸杯测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科学课堂的,在此之前,他们对不同纸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他们的选择和判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测试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三)设计制作,建立模型
1.教师微课示范纸杯的折叠方法。
2.出示活动要求:
(1)每位同学选择一种纸折一个杯子;
(2)折叠时可以借助铅笔、尺子等工具辅助划线;
3.提供材料,学生制作纸杯,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
【设计意图】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微课一步步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纸杯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使用简单工具来划线,增加一些设计的元素。
(四)观察比较、测试模型
1.纸杯制作好了,接下来我们要比一比,到底哪个纸杯的效果好些。
2.出示活动步骤:
(1)每个小组将三种材料的纸杯放入一次性塑料杯中;
(2)分别往三个杯中加入等量的水。
(3)观察并记录现象,给三种材料的纸杯排序。
3.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活动记录单,教师观察引导。
4.交流与讨论
(1)你观察的现象是什么?
(2)小叮当应该选择哪种材料来做纸杯?
【设计意图】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纸杯进行测试和评价。通过对比试验对不同材料的纸杯测试,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渗水效果和能力是不同的,常见的纸张都会渗水。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五)分析讨论、改进模型
1.提问:通过测试发现三种材料的纸杯不同程度地都会渗水,为什么我们平时使用的纸杯装水以后就不会呢?
2.观察:一次性纸杯的设计
3.分析:一次性纸杯的优点和缺点
4.继续提问:你有办法设计制作出一种更方便、更环保的纸杯吗?
5.介绍新材料,石头纸:环保、防水、耐撕!
6.课后作业:请同学用石头纸做一个纸杯并测试它的效果!
7.展示与评价(下一课时进行)
【设计意图】该环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解决纸杯不渗水的现实问题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改进问题的方案来提高纸杯的性能。
六、活动评价
七、活动反思
《做纸杯》是围绕着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核心概念“体会到生活中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开发的一个课例,尝试渗透STEM理念,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纸杯,研究它怎样才可以不渗水。
在试教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作了两次比较大的改动,还有很多问题无法在40分钟内解决,但在教学中我对本节课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课的目标定位很难
起初,课的目标定位也很模糊,只是想到要解决怎样做一个纸杯?试教后发现仅仅针对这一点对学生来讲太简单了,本节课变成了一节手工制作课。随着一次次试教的推进,课的目标,结构逐渐清晰。《做纸杯》课的目标,一是了解对不同材料的纸做一个对比观察。第二重点选择一种材料,尝试做一个纸杯。第三是指导学生关注生活,能寻找生活中纸杯的设计原理,知道科技产品可以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要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内容讲内容,也就难免单调、枯燥乏味,本课题我想应该体现在时间、空间、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中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科学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但一年级小朋友认知水平低、动手能力差,让它们折叠一个纸杯,在教师一步步指导下,也用去了十多分钟的时间,怎样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几次试教下来,我觉的活动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测试纸杯的吸水性后现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上,这样学生面对问题,就会思考,就会尝试去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就会不断地递进和发展。最后结合实际,让学生对纸杯作出改进,我想这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希望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引导学生课外的探究活动可以像今天这样细致深入地去开展。
(三)要设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做纸杯这节课不仅仅是围绕材料来制作一个杯子,而要努力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尤其是生活中的纸杯是怎么设计的,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有没有更好的材料和方法,这对学生都是挑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可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思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