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明清时期,儒学又有怎样的发展呢?
回忆:儒学的发展史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
1、思想上:
(2)西学东渐,西方思想冲击中国传统思想。
2、政治上:
(1)专制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汉族士大夫开始对明朝灭亡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进行反思。
(2)王朝更替,社会动荡,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
3、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阶层:工商业阶层扩大,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1)理学呈现弊端,空谈义理、心性,日渐失去活力。
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材料一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焚书》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
材料三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
(一)李贽的“异端”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反对正统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男女平等
材料五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焚书》
批判理学家的虚伪。
二、进步的表现
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二、进步的表现
(二)王夫之
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尽天地间,无不是气(器),即无不是理也”
“气者理之依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
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进步的表现
(三)黄宗羲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二、进步的表现
(四)顾炎武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材料三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主
张
评
价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反对神化孔子
2、批判道学家伪善
3、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1、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
2、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3、提出“工商皆本”
1、主张“经世致用”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唯物论:理在气中,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2、认识由客观对象引起
3、肯定人的本能需求
挑战正统思想
推动以后反专制斗争
朴实学风
思维方法
明末清初思想有哪些共同特点?
1、学问上:提倡“经世致用”
(实学)
2、政治上:反君主专制,限君权。
3、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
4、思想上:批判,继承、发展儒学
有何影响?
1、冲击理学正统地位(但有没有反对儒学?)
2、提倡个性、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等思想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是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体现在哪里?
1、批判理学正统的弊端。
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追求个性
黄宗羲批判君臣纲义——君臣平等
顾炎武批判理学空谈——经世致用
王夫之批判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2、继承了儒家精华
民本思想、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等
3、发展(时代特色)
追求个性、民主平等启蒙、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
到清代,一方面世人仍坚持“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
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了农工皆商为本的思想。
两种认识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前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后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区别:前者以农为本思想,后者重视工商业思想
前者思想根源:
自然经济,它是封建专制制度经济基础
后者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封建制度衰落,
评价: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种主张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正确的。不同是前者处于封建制度的兴起、确立时期。…..后者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课堂练习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指撰《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顾炎武
黄宗羲
李贽
王夫之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孔子创立,不受重视
战国:孟荀发展,蔚然大宗
秦朝:焚书坑儒,遭受压制
西汉:仲舒改造,正统独尊
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受到冲击
隋唐:三教合一,受到挑战
宋明:理学产生,儒学巩固
明清:早期启蒙,批判继承
小结: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