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5 21: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3.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据此可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
?
?

A.
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B.
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
C.
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
D.
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7.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  )
A.
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
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
C.
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
D.
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
8.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

A.
孔子
B.
朱熹
C.
王守仁
D.
王夫之
9.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10.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竣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1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
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
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
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12.鲁迅先生就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有一段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先生所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文化的封闭性
B.
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
C.
中西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
D.
中国古代应用技术落后于西方
13.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14.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A.
柳公权
B.
怀素
C.
欧阳询
D.
颜真卿
15.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6.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
①“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②理学兴起,文人更注意内心修养 
③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残山剩水”画出现 
④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17.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由此可知(  )
A.
京剧由徽剧汉剧合并而成
B.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
C.
京剧形成于乾隆五十五年
D.
京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18.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19.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商品经济发展
D.
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20...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这些梦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向西方学习救国之道
B.
向西方学习为君之方
C.
向西方学习富国之路
D.
向西方学习民主之法
2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D.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22.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
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④①
23.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
A.
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
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
C.
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D.
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24.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关于上述巨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三次巨变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③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这三次巨变密切相关 
④使中国人民醒过来的巨变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5.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
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B.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
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26.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
①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②批抨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③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④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他身后铺好两条‘铁轨’,并把改革列车推上这个‘铁轨’”。材料中的“铁轨”是指
A.明确了市场的属性和地位
B.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
C.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指明了废除人民公社的必要性
28.1992年,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木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这一讲话(
)
A.
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B.
指明了五年规划的主要任务
C.
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
指明了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任务
2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30.“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这一言论体现了()
A.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
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D.
“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3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A.
⑥③①②⑤④
B.
③②⑥①④⑤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⑥③②①④⑤
32.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
D.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33.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
①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②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4.“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但这一时期,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属于该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④“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④把扫盲教育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36.“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1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成什么理论?(
2分)为了保护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文件的制订?(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
2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
——《孔子家语》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时间
内容
1862
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
创办广东方言馆
1866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
创办天文算学馆
1872、1873、1875、1887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四?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共十九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育人目标。(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贡献。(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朱熹认为教育应“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之“理”的含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实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影响。(5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今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体现了哪一国家战略?(2分)
?北京景山学校崇礼分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试卷
答案和解析
1.B
2.A
3.C
4.B
5.A
6.B
7.A
8.C
9.A
10.D
11.A
12.B
13.A
14.B
15.A
16.C
17.B
18.D
19.C
20.A
21.A
22.A
23.B
24.B
25.D
26.C
27.A
28.C
29.D
30.B
31.D
32.C
33.B
34.D
35.A
26.【答案】(1)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7.【答案】(1)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贡献:主张“有教无类”;首创私学。
(2)含义:理之源在天理,即三纲五常。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影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为社会转型做了人才准备。(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推动了近代化)
(4)目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科教兴国。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
PAGE
-
4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