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七章
力
人
用力
推
车
人
用力
拉
弹簧
压路机用力
压
路面
物体
物体
作用于
人用力推车
___施加了力,____受到了力;
人用力拉弹簧
___施加了力,____受到了力;
压路机用力压路面
____施加了力,____受到了力;
实例分析
人
车
人
弹簧
压路机
路面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必能找到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力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磁铁吸引铁钉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符号:F
3、力的单位:牛顿(牛)
N
艾萨克·牛顿(1643年—1727年),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设计并实现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牛顿16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
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22岁时发明了微分学,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牛顿的一生都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他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么聪明的头脑,而是他在每一次成功之后,都能把经验转化成一种信心,使他坚信自己能够战胜下一个困难。正是这种勤奋和毅力,支撑着牛顿在漫长的岁月里向科学奋勇攀登,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
所以,我们要向牛顿学习,勤奋好学,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挑战困难,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感受力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1N的力是多大呢?
思考:
1N
1.
给弹簧、橡皮泥一个力
,弹簧、橡皮泥有什么变化?
2.
对小车用力
,小车的运动的状态有什么变化?
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效果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力的作用效果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你能将它们按照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类吗?
1
2
3
4
5
6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________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
1、6
2、3、4、5
三、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3.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观察现象。
4.向左或向右推小车,观察现象
5.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推水瓶的顶部和底部,
观察现象
动手实验:
(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_____,并且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
。
方法归纳: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
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
方向
长
大小
四.力的示意图
说明: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箭头的线段
画出题中的力的示意图:
用200N的力提起一袋粮食.
F=200N
作用点
1、标出作用点(就是施力物体作用
在受力物体上的点)
2、用刻度尺在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
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4、标明力的大小.
四.力的示意图
说明: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箭头的线段
2.一位同学沿水瓶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下图
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F=75N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
运动。推动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表明
。
向前运动
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什么火焰向下,飞船向上?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