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分析,帮助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根据自己得出的结论找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
二、教学分析
1.
学习对象分析: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前几次的实验,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位于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主要是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研究,选择气体制备时发生装置的和收集装置。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分析、对比、实践,探究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和组装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确定的基本依据。
(3)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
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并思考各个装置对应的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告知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条件,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然后让学生对提供的仪器进行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再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各自装置的优缺点,从中确定一套最佳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分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展示自己的实验产品。
六、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用品:试管、集气瓶、锥形瓶、烧杯、广口瓶、酒精灯、水槽、量筒、长颈漏斗、漏斗、铁架台、具塞导气管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猜一猜: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先锋”,气象专家说它能“呼风唤雨”,建筑师说它是“天然粉刷匠”。这是什么物质?
思考,得出答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对,是二氧化碳。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制取二氧化碳。
做好准备
[复习]
请你思考一下咱们之前学习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如何选择?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每小组的发言人汇报该小组讨论的结果。(1)制取气体有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2)发生装置的确定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是否要加热(3)收集气体有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还有排水法,是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的,如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是否溶于水。
帮助学生理清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且整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由此学会如何选择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
[小结]
根据同学们得出的答案,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小结如下:(1)固固加热型(2)固液不加热型(3)收集气体:排水法和排
空气法
认真听讲,记笔记
帮助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网络
[提出问题]
请你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选择一套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的装置,将你的装置画在纸上,小组内交流,推选最佳方案。
选择装置讨论交流推选最佳方案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交流展示]
请各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最佳装置图在全班做展示。
各小组展示交流
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学生实验]
请各个小组根据自己改进之后的装置图组装出实验仪器,开始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交流展示]
各小组将制备的二氧化碳拿到讲台给全班展示,并想办法验证。提供:澄清石灰水,燃烧着的
蜡烛。
学生选择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在全班进行展示。
[教师点评]
刚才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
认真听讲
加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
熟悉和理解
[布置作业]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你们家的厨房也能制取二氧化碳。请你回去之后在网上查资料,自己在家制取二氧化碳。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一、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二、装置的设计及操作步骤:
1、
装置设计思路:
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
2、
操作步骤
检查气密性→加药品→检验→收集并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