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外国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新课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生活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二、简介作者
三、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讨论归纳: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节各写了怎样的内容?
讨论归纳:第1节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2节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讨论归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思考探究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讨论归纳: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即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讨论归纳: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讨论归纳: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财富。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本诗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五、当堂背诵本诗
六、体验反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七、巩固训练
根据“体验反思”的要求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强者的赞歌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前者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后者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选择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二、整体感知
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阅读这首诗,最好是默读。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考质疑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讨论归纳:本诗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黄河颂》就运用了这种写法。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讨论归纳:
第1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2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3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4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择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3.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讨论归纳: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四、讨论探究
这两首诗歌可能对读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讨论归纳: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之路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六、巩固训练
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这首诗。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