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石壕吏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唐诗三首-石壕吏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6 11:42: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5张PPT)
杜甫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
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
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不仅没有过上安稳的生活,甚至于饱受战乱带来的饥寒之苦,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
——《石壕吏》就是他在这种情景下的真实写照。
新知导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能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关注民生疾苦忧民忧国的博大情怀。
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新知讲解
作品简介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知讲解
吏:
逾:
邺:
戍:

:
泣:



shù
yè(幽咽)


读准字音
多音字
咽:
yān(咽喉)
新知讲解
形近字
戊读wù,天干甲乙丙丁戊;
  加横xū,地支亥字前位戌;
  
加点shù,军队防守去卫戍;
  
十字róng,身穿戎装守边疆。
形近字“戊”、“戌”、“戍”、“戎”辨析
新知讲解
读准节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知讲解
疏通诗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暮:在傍晚。
投:
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新知讲解
疏通诗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译文:差役吼叫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啊!
新知讲解
疏通诗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译文: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了。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刚战死。
新知讲解
疏通诗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去:离开。
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译文:活着的人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新知讲解
疏通诗意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老妇。
请:请求
从:跟从
犹得:还能够
译文: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
新知讲解
疏通诗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幽咽:形容低微、渐续的哭声。
译文: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新知讲解
梳理结构
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这首叙事诗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3)借老妇人的口述,写战乱给这一家带来的遭遇,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4)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是故事的结局。
新知讲解
1.这是一首叙事诗,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2.
开头1、2段是故事的发生,找出故事的时间、地点及人物?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
时间:
地点:
人物:
深夜
石壕村
老妇、老翁、捕吏、诗人
预示灾难降临:
有吏夜捉人
新知讲解
1.为什么是“夜捉人”?
晚上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鲜明,两个“一何”,加强了感彩,一方如狼似虎,一方悲愤凄苦,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役、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新知讲解
妇之苦
3.老妇有哪些苦呢?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三男二死,丧子之苦
------衣不蔽体,困窘之苦
------自请服役,应征之苦
新知讲解
4.老妇一家三男被征,说明了什么?三男已死二男,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兵役之苛酷,
战争之惨烈。
5.老妇人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说明什么?用意是什么?
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
高抬贵手。
新知讲解
吏之怒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本诗这部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请展开合理想象,试补出吏的逼问。
新知讲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汝家有男丁否?
尚有他人否?
内室是何人?
一定还有人!
还有他人否?
新知讲解
7.老妪被抓走了没有?根据什么作这样的结论?
抓走了。
根据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在这苦难的现场,诗人做了些什么?从文中
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听。体现在“听妇前致词、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新知讲解
凶恶、蛮横
可怜
残酷
同情
憎恶
1.通过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讨论探究
新知讲解
2.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
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
讨论探究
忧国忧民
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新知讲解
3.诗中的老妇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聪明机智。提出要自己和差吏去军营,避免了孙子、儿媳、老翁受到伤害;
②勇于献身。不让老翁去,而是自己前往。
总之,这位老妇人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她身上具有聪慧、善良、无私的宝贵品质。
讨论探究
新知讲解
这首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堂小结
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诗更工。从来发动侵略引起战争都是统治者的过失或罪恶。然而他们的过失往往要百姓来承担。胜,百姓苦;败,百姓苦。但愿文明战胜野蛮,世界铸剑为犁,三吏三别的惨状从地球永远绝迹!
课堂小结
1.下列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háo)
老翁(wōng)
逾(yú)墙
B邺(yè)城
戍(sù)守
老妪(yù)
C官吏(lì)
急应(yīng)
晨炊(chuī)
D致词(cí)
力衰(shuaī)
暮(mù)投
D
课堂练习
2.填空:“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吏”是指《
》《
》《
》,“三别”是指《
》《
》《
》。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课堂练习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根据《石壕吏》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要求:
运用想象刻画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补充被诗人隐去的情节。
作业布置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拓展提高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拓展提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