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在葡萄架下》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音乐下册歌曲学唱《在葡萄架下》(湖南文艺出版社)
教学目的: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表达歌曲的情绪。
2.认知上波音、下滑音,并能随琴掌握它们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教学难点:唱好波音、滑音等装饰音。
教学过程:
一、手鼓导入:
1.我们先来一起看一段视频,请大家根据演奏者手中的乐器,猜猜这是什么乐器?是哪个民族的?
2.走进新疆,了解新疆。
观看课件,了解新疆。
二、学唱新歌:
1.听一听。
听,葡萄园传来了欢乐的歌声,原来是新疆的少先队员在欢迎我们一起来过队日。(播放歌曲《在葡萄架下》)
(1)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节奏的特点?
(2)练一练切分节奏。
×××
∣
×××
∣
(3)出示旋律,唱一唱。
5
ⅰ
ⅰ
∣ⅰⅰⅰ∣
5
7
7
|
7
7
7|
6
6
4
︱
5
5
3
︱4
4
2
︱
3
3
1︱
2.再听范唱,发现下滑音、上波音等,介绍波音、滑音,并模仿演唱。
3.
再听范唱,加入手鼓伴奏,学生用人声模仿伴奏。
4.教师范唱歌谱,引导学生用“lai”唱旋律。
5.唱一唱歌谱。
(1)尝试视唱。
(2)分乐段学唱歌谱。
(3)解决带连线的长音演唱难点。
(4)教师演唱尾声,引导学生关注速度的变化,并模仿演唱。
6.学唱歌词
(1)学生划拍,跟琴轻声哼唱歌词。
(2)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词。
(3)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唱,注意听装饰音及力度记号处的演唱。
三、歌曲表现:
1.分析歌曲:
(1)师:在这葡萄丰收的季节里,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相信通过演唱大家已体会到歌曲的情绪。
(2)第一乐句出现了下滑音,你觉得它表现了什么情绪?能唱一唱吗?
(3)为什么第三乐句有下滑音,又加入重音记号呢?
(4)第四乐句有丰富的力度记号,为什么要渐强后突然渐弱这样处理?
2.
全班演唱。
你能用有表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来表现少先队员欢乐的情绪吗?
3.加入打击乐伴奏。(加入手鼓、铃鼓、碰铃,创编节奏进行打击乐伴奏练习)
4.创编简单的新疆舞动作。
5.表演展示。
分三组:第一组用打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二组为歌曲创编简单的新疆舞伴舞。第三组为小歌手。完整表现歌曲。
四、课堂总结:
这次快乐的队日即将过去,我们在载歌载舞的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丰硕、鲜美的葡萄是人们用辛劳的汗水培育而成,更感到幸福生活离不开人们辛勤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