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闯关冲刺
主题十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原卷版)
【考点闯关】
考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例1】(2019年四川自贡)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一五”计划的实施
【例2】(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例3】(2019年湖南岳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举一反三】
1.(2019年山东济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2019年云南昆明)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示意图,下图中的建设成就,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
)
A.青藏公路
B.宝成铁路
C.鹰厦铁路
D.武汉长江大桥
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考点2:三大改造
【例4】(2019年广西贺州)组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大跃进”运动
【例5】(2019年四川达州)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举一反三】
4.(2019年江苏镇江)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5.(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考点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文化大革命”
【例6】(2019年广东)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例7】(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举一反三】
6.(2019年湖北恩施州)“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7.(2019年广西贵港)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考点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例8】(2019年湖南株洲)以他的名字名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就是(
)
A.邱少云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例9】(2019年山东菏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举一反三】
8.(2019年甘肃武威)“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B
C
D
9.(2019年湖南怀化)我们怀化许多学校把每年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主要是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A.献身科学
B.乐于助人
C.秉公执法
D.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他是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故B符合题意;献身科学、秉公执法、创新精神与雷锋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中考冲刺】
一、选择题:
1.(2019年山西)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2.(2019年山东滨州)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3.(2019年湖北黄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指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
)
A.武汉长江大桥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第一机床厂
4.(2019年北京)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5.(2019年广西梧州)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6.(2019年四川宜宾)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得到各界人士支持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7.(2019年甘肃天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8.(2019年云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9.(2019年湖南益阳)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1.(2019年内蒙古赤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12.(2019年湖北咸宁)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13.(2019年山东日照)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艰辛探索
D.改革开放
14.(2019年山东威海)《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15.(2019年山东威海)“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16.(2019年四川内江节选)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3)_______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始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_______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17.(2019年四川广安)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
)
A.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B.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
D.从中草药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18.(2019年湖北黄冈)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19.(2019年广西梧州)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0.(2019年湖南益阳)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21.(2019年湖南岳阳)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22.(2019年甘肃定西)“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23.(2019年云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他们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24.(2019年湖南衡阳)焦裕禄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好干部”。(
)
25.(2019年江苏镇江)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邱少云
26.(2019年四川南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
A.大庆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长征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27.(2019年福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28.(2019年四川内江)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事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29.(2019年江苏南京)下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时
B.开国大典中
C.三大改造期间
D.中葡澳门交接仪式上
二、综合题:
30.(2019年江苏镇江节选)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以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
表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31.(2019年广东节选)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如下图
(3)观察材料三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32.(2019年广西梧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95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重工业
钢(万吨)
135
535
296
轻工业
棉布(亿米)
38.3
50.5
32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状况。
33.(2019年湖南郴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时间
钢铁(吨)
粮食(吨)
发电量(千瓦时)
1949年
16万
11318万
43亿
1957年
535万
19505万
193.35亿
1986年
5220万
39151万
4495.71亿
2018年
9.28亿
65789万
6.8万亿
——摘编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
(2)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这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计划?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34.(2019年江西节选)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三
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
——摘编自四川教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作用。请再列举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
35.(2019年山东泰安节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该材料最早出自哪部法律文献?
36.(2019年山东济宁节选)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辉煌成就】
材料四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
——摘自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
(4)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使人民“享受民主政治甜蜜果实”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7.(2019年云南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从材料三可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依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4)上述材料和问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8.(2019年贵州安顺节选)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中国纪检监察报》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39.(2019年四川内江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40.(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其中,对农业、手工业改造与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途径有何不同?简述三大改造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41.(2019年山东德州节选)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新道路】
材料三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3)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42.(2019年吉林节选)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材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什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43.(2019年内蒙古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44.(2019年广西贵港节选)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路,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3)材料三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了哪些准备?(至少写出两点)
(4)当今中国正逐步走上工业强国之路,你对此有何认识?
45.(2019年湖北襄阳节选)
【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的根本保证】
下列材料均摘自习近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6.(2019年四川遂宁节选)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耻辱与荣耀,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创办于1669年……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经理乐松和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仁堂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47.(2019年江苏淮安节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广大青年勇于担当、积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综述》
(3)材料三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48.(2019年四川凉山州)举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49.(2019年山东菏泽节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3)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50.(2019年内蒙古巴彦淖尔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51.(2019年江苏连云港节选)应对大变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大变局。概括材料乙中“党”的总任务,结合1956年的相关史实,说明总任务的完成情况。
52.(2019年湖北随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
(2)B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两大深刻社会变革是什么?
53.(2019年四川南充节选)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党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4.(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节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55.(2019年云南昆明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铁人”、“两弹一星”元勋分别是谁?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56.(2019年江苏南通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回答:
(1)简述1949年至1956年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表现。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政府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主题十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考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1】版课标·了解“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考预测】·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考点解读】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53年—1957年底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主要成就
重工业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结果
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时间
1954年
地点
北京
内容
(1)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②.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意义:这就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作用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警示】
1.“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2.1949—1956年是过渡时期,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其革命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名师点拨】
我国从1953年开始编制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的国家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目前我国处于“十三五”(2016~2020
年)规划期。
考点2:三大改造
【2011】版课标·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考预测】·知道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解读】
时间
1953年——1956年底
内容
农业
原因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
①.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②.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原因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时间
1954年起
方式
公私合营
定义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
赎买政策
评价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
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拓展】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次巨变
标志
概况
第一次
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三次
三大改造完成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易错易混】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考点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文化大革命”
【2011】版课标·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中考预测】·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考点解读】
中共八大
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
时间
1956年
地点
北京
主要任务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大跃进运动
时间
1958年——1960年
背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义”的总路线。
表现
“浮夸风”和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特点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
影响
造成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开始
特点
“一大二公”(一是规模大,二是公有化程度高)
实质
幻想快速进入共产主义
影响
脱离了农村实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
失误
表现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自然灾害。
后果
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补救
调整国民经济
时
间
1961—1965年。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结
果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年——1976年
原因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口号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开始标志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决定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3)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过程
(1)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2)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乱(3)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4)“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后,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5)“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组成“四人帮”,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6)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通知
抵制抗争
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时间
1971年9月13日
地点
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
经过
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标志
九一三事件
影响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链接】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考点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2011】版课标·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考预测】·知道这一时期的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考点解读】
先进人物
简介
王进喜
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提前开钻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其艰苦创业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雷锋
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他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公殉职后,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邓稼先
1958年,开始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后领导设计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
焦裕禄
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贫穷的面貌。身患癌症,但仍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人物图片
王进喜
雷锋
邓稼先
焦裕禄
1.建国后,
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1)经过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也得到基本恢复。
(2)“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4)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3)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时空观念】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题时间
1953—1957年
主题空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成就: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交通运输成就: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宝成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史料学史】
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们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设问】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实现“工业化”的理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解答】:实施“一五计划”。
2.(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设问】材料中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解答】基本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家国情怀】
【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我们该如何去学习和弘扬他们的精神?
【解答】
(1)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3)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时序
考点突破
提升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闯关冲刺
主题十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版)
【考点闯关】
考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例1】(2019年四川自贡)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时间“1952”和“1957”可知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故D正确。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故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故排除C项。故选D。
【例2】(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故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是1956年到1966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3】(2019年湖南岳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举一反三】
1.(2019年山东济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败国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A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时期是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条件,但不是直接进行工业化建设,故B不符合题意。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任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故C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时期是在“一五”计划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9年云南昆明)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示意图,下图中的建设成就,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
)
A.青藏公路
B.宝成铁路
C.鹰厦铁路
D.武汉长江大桥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交通运输业的成就,有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有关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ABD不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正确的。
考点2:三大改造
【例4】(2019年广西贺州)组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大跃进”运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56年1月”“天津盛锡福帽厂挂牌仪式”“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50—1952年,B项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的改造,D项是1958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一次严重失误。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例5】(2019年四川达州)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所学,三大改造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中改造形式分别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实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A中土地所有制是从地主所有转变为了农民所有,未实现公有制;B、D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故选C。
【举一反三】
4.(2019年江苏镇江)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从1953年开始,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故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符合题意。农村供销合作社明显错误,农村人民公社开始出现是1958年,联产承包小组开始出现是1978年。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
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故选C。
考点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文化大革命”
【例6】(2019年广东)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答案】C
【解析】依据漫画关键词“经济建设”“大跃进”“科学规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作者意在说明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借鉴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脱离实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盲目,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例7】(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由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自然灾害严重,我国出现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举一反三】
6.(2019年湖北恩施州)“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成为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7.(2019年广西贵港)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大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A项出现于“文革”结束后,不符合题意;B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例8】(2019年湖南株洲)以他的名字名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就是(
)
A.邱少云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最可爱的人邱少云、“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9】(2019年山东菏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雷锋是党的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英模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故D符合题意;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举一反三】
8.(2019年甘肃武威)“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C项图片人物是王进喜,C符合题意,A项是雷锋,B项是焦裕禄,D项是邓稼先,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2019年湖南怀化)我们怀化许多学校把每年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主要是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A.献身科学
B.乐于助人
C.秉公执法
D.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他是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故B符合题意;献身科学、秉公执法、创新精神与雷锋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冲刺】
一、选择题:
1.(2019年山西)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19年山东滨州)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据“1953—1957”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内容。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②③④表述正确,B项符合题意。而①表述不正确,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在题干及图片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2019年湖北黄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指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
)
A.武汉长江大桥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第一机床厂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我国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往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19年北京)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其中“‘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属于历史解释。
5.(2019年广西梧州)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19年四川宜宾)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得到各界人士支持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左图是1912年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参议院颁布的宪法,体现出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特征。二者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C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得到各界的支持,A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贯彻西方民主原则,B不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深入结合中国的国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2019年甘肃天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故B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1954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是1953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19年云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C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9.(2019年湖南益阳)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是完成了三大改造,故C符合题意。飞机和拖拉机代表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我国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排除A项。根据图三可以得出我国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故排除B项。根据图四可以得出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排除D项。故选C。
【点睛】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解答题目的时候要注意。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三大改造实现了我国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片没有显示这一内容。
10.(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
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故选C。
11.(2019年内蒙古赤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可知,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所以D符合题意,其他ABC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D。
12.(2019年湖北咸宁)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居于主导地位。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3.(2019年山东日照)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艰辛探索
D.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互助”“合作”从这些名字,可知与三大改造有关。结合课本所学,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合作化方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高级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2019年山东威海)《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答案】B
【解析】根据“196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所以1967年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以B符合题意,ACD项均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2019年山东威海)“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答案】A
【解析】据“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可知,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2019年四川内江节选)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3)_______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始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_______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答案】(3)1956
1982
【解析】(3)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始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17.(2019年四川广安)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
)
A.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B.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
D.从中草药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石油铁人。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的是邓稼先;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的是袁隆平;从中草药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的是屠呦呦。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8.(2019年湖北黄冈)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我国的“大跃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此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现象严重。故D符合题意;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9.(2019年广西梧州)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接着,全国农村又大办人民公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了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2019年湖南益阳)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故A正确。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故排除B项。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故排除C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故排除D项。故选A。
21.(2019年湖南岳阳)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兰考人民评价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他上任之后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选项A符合题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2.(2019年甘肃定西)“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C项图片人物是王进喜,C符合题意,A项是雷锋,B项是焦裕禄,D项是邓稼先,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2019年云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他们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答案】B
【解析】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被誉为“铁人”精神的是王进喜。故选B。
24.(2019年湖南衡阳)焦裕禄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好干部”。
【答案】T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25.(2019年江苏镇江)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邱少云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6.(2019年四川南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
A.大庆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长征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7.(2019年福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雷锋是沈阳军区某部运输连班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刻苦钻技术,干一行爱一行;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两弹元勋”,B项是“铁人”,D项是“党的好战士”。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8.(2019年四川内江)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事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依据时间排序,①③④②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2019年江苏南京)下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时
B.开国大典中
C.三大改造期间
D.中葡澳门交接仪式上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庆祝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永安公司”,结合所学知识,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二、综合题:
30.(2019年江苏镇江节选)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以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
表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答案】
(1)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2)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发展活力。生产经营自主权。
(3)市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4)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据材料一的“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可以概括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2)据材料二的“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现行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发展活力,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要生产经营自主权。
(3)据材料三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的要求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我国先是计划经济体制,后来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1.(2019年广东节选)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如下图
(3)观察材料三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
(3)特点:沿海工业比重大,内地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较慢。
影响:工业布局渐趋合理;奠定工业化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4)启示: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解析】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两幅柱状图分析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沿海工业比重大,内地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较慢。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有:工业布局渐趋合理;奠定工业化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4)综上所述,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的启示是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32.(2019年广西梧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95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重工业
钢(万吨)
135
535
296
轻工业
棉布(亿米)
38.3
50.5
32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状况。
【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增长较快;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解析】(1)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重工业、轻工业1952—1957年所占比例数据可知,重工业增幅296%,轻工业增幅32%等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状况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增长较快;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33.(2019年湖南郴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时间
钢铁(吨)
粮食(吨)
发电量(千瓦时)
1949年
16万
11318万
43亿
1957年
535万
19505万
193.35亿
1986年
5220万
39151万
4495.71亿
2018年
9.28亿
65789万
6.8万亿
——摘编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
(2)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这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计划?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答案】(2)第一个五年计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2)材料二表格中1957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我国钢产量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1953—1957年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主,因而钢产量得到巨大提高。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34.(2019年江西节选)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三
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
——摘编自四川教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作用。请再列举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
【答案】(3)作用: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或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
成就: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解析】(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京广铁路南段与北段连成一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成了宝成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等。
35.(2019年山东泰安节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该材料最早出自哪部法律文献?
【答案】(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4)依据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此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6.(2019年山东济宁节选)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辉煌成就】
材料四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
——摘自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
(4)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使人民“享受民主政治甜蜜果实”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案】(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7.(2019年云南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从材料三可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依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4)上述材料和问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3)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据国情,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法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
(3)由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参与群众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特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据国情,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法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8.(2019年贵州安顺节选)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中国纪检监察报》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答案】(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9.(2019年四川内江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答案】
(2)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如回答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可)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如回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也可;如回答社会主义性质不得分,原因:社会主义属于社会性质。)
【解析】
(2)依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所学可知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宪法;性质:依据所学可知该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国家性质依据1954年宪法的内容可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40.(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其中,对农业、手工业改造与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途径有何不同?简述三大改造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途径:合作社(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意义:推动了生产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到1956年的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改造是通过建立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赎买政策。三大改造意义是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2019年山东德州节选)2019年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新道路】
材料三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3)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答案】(3)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解析】(3)第一问依据图表信息可知,材料图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42.(2019年吉林节选)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材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什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答案】(1)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任意一位。
【解析】(1)由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2)根据材料二“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43.(2019年内蒙古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答案】(2)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的建立。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表现: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可知,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是新中国的建立。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有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44.(2019年广西贵港节选)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路,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3)材料三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了哪些准备?(至少写出两点)
(4)当今中国正逐步走上工业强国之路,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案】(3)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一五”计划、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
(4)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工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3)根据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材料三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的准备有一五计划、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工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5.(2019年湖北襄阳节选)
【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的根本保证】
下列材料均摘自习近平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答案】(3)中国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解析】(3)依据材料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和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实现,中国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46.(2019年四川遂宁节选)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耻辱与荣耀,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创办于1669年……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经理乐松和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仁堂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答案】(5)公私合营。(答“赎买"同样给分)
【解析】(5)依据材料信息“同仁堂经理乐松和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可知,同仁堂是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47.(2019年江苏淮安节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广大青年勇于担当、积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综述》
(3)材料三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答案】(3)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标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析】(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8.(2019年四川凉山州)举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答案】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深刻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深刻社会变革,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9.(2019年山东菏泽节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3)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答案】(3)出发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解析】(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B阶段是三大改造时期,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50.(2019年内蒙古巴彦淖尔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答案】(2)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的建立。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表现: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可知,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是新中国的建立。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有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51.(2019年江苏连云港节选)应对大变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大变局。概括材料乙中“党”的总任务,结合1956年的相关史实,说明总任务的完成情况。
【答案】(2)工业化;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2)依据材料乙中“党”的总任务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大变局,例如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2.(2019年湖北随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
(2)B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两大深刻社会变革是什么?
【答案】(2)①土地改革(或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任答其一即可)
②三大改造(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解析】(2)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B时期是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的两大深刻社会变革是什么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53.(2019年四川南充节选)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党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案】(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或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我国政府采取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4.(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节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答案】(1)措施:进行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意义;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953年以来,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它意义重大,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5.(2019年云南昆明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铁人”、“两弹一星”元勋分别是谁?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答案】(2)王进喜,邓稼先。艰苦奋斗精神。
【解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6.(2019年江苏南通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回答:
(1)简述1949年至1956年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表现。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政府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案】(1)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6年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表现是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政府分别采取的重大举措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